2024年健康管理师(三级)每日一练《理论知识》10月8日专为备考2024年理论知识考生准备,帮助考生通过每日坚持练习,逐步提升考试成绩。
判断题
1、适度的情绪发泄与控制是心理健康的标准之一。
答 案:对
2、健康管理的科学性是建立在病理学的基础上的()
答 案:错
3、化学预防指对无症状的人使用药物、营养素、生物制剂或其他天然物质作为第一级预防措施,提高人群抵抗疾病的能力以预防某些疾病()
答 案:对
单选题
1、老年人身体活动的目的主要是()。
- A:改善心肺功能
- B:降低体脂肪
- C:预防慢性病
- D:提高身体素质
答 案:A
2、尿常规检测一般不包括下列哪项()
- A:尿量、比重、酸碱度等
- B:尿钾、尿钠等微量元素
- C:尿胆原、尿胆红素等
- D:细胞、管型、结晶体等
答 案:B
解 析:尿液一般监测包括:1、一般性状监测:尿量、气味、外观、比重、酸碱度等;2、化学监测:尿蛋白、尿糖、尿酮体、尿胆原、尿胆红素等;3、尿沉渣监测:细胞、管型、结晶体等。
3、关节屈伸或伸展过程中以一个恒定角速度运动时的肌肉收缩过程叫做?()
- A:向心运动
- B:等长收缩
- C:肌肉运动
- D:离心运动
- E:等动收缩
答 案:E
多选题
1、食物宝塔5层划分和详述的内容数量正确的是()。
- A:第一层(底层):谷薯类,包括全谷物和杂豆、薯类,每人每天要食250~400g
- B:第二层:蔬菜和水果,主要提供膳食纤维、矿物质、维生素、胡萝卜素,每人每天平均需要食蔬菜300?500g,水果200~350g
- C:第三层:畜禽类、水产品、蛋类,主要提供优质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维生素A和B族维生素,每天应食用120~200g
- D:第四层:奶类和豆类食品,每人每天食用相当于鲜奶300g奶类及奶制品,相当于干豆25~35g大豆及豆制品
- E:第五层:油脂类及盐,主要提供能量,每人每天油脂类不超过25~30g,食盐不超过6g
答 案:ABCDE
解 析:第一层(底层):谷薯类,包括全谷物和杂豆、薯类,每人每天要食250~400g;第二层:蔬菜和水果,主要提供膳食纤维、矿物质、维生素、胡萝卜素,每人每天平均需要食蔬菜300?500g,水果200~50g;第三层:畜禽类、水产品、蛋类,主要提供优质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维生素A和B族维生素,每天应食用120~200g;第四层:奶类和豆类食品,每人每天食用相当于鲜奶300g奶类及奶制品,相当于干豆25~35g大豆及豆制品;第五层:油脂类及盐,主要提供能量,每人每天油脂类不超过25~30g,食盐不超过6g
2、目前社区心理健康促进针对人群包括()。
- A:儿童
- B:青少年
- C:女性
- D:老年群体
- E:有需求的群体
答 案:ABCD
解 析:目前社区心理健康促进针对人群主要涉及儿童、青少年、女性、老年群体和有需求的个体。社区心理健康促进活动面向整个家庭、学校、工作场所和各种社区组织及相应社会文化环境等。活动内容在于通过整个社区的力量,激发个体的心理复原力和追求健康的动机,进而从根本上应对产生大量心理行为问题的各种潜在不利因素,达到了解、协调、解决突出社区问题(如虐待儿童、品行不良少年、药物滥用等)的结果。就个体而言,社区心理健康促进主要借助各种社区实践锻炼个体的心理复原力,即个体面对创伤、危险等应激条件下的良好适应能力。
3、以下哪些为描述离散趋势的指标()
- A:标准差
- B:极差
- C:误差
- D:方差
- E:变异系数
答 案:ABDE
解 析:描述离散趋势的指标:方差与标准差、极差、变异系数、百分位数。
主观题
1、残疾分类有哪几种?
答 案:康复机构康复、上门康复服务、社区康复
解 析:根据残疾的性质和特点可以分为: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和多重残疾
2、心理健康的通常标准是哪些?
答 案:1.智力正常;2.情绪适中;3.意志健全;4.人格统一;5.人际关系和谐;6.与社会协调一直;7.心理特点符合年龄特征;8.自我意识和客观基本相符。
3、简述健康风险评估的主要作用。
答 案:1.帮助个体综合认识健康危险因素;2.鼓励和帮助人们修正不健康的行为;3.制订个体化的健康干预措施;4.评价干预措施的有效性;5.健康管理人群分类;6.其他应用。
填空题
1、康复的三种服务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 案:康复机构康复、上门康复服务、社区康复
2、影响环境污染物对健康危害水平的因素有下列各项,但不包含________。
答 案:受害的人群数量
3、《渥太华宣言》将健康促进概括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 案:制定健康的公共政策、创造支持性环境、强化社区行动、发展个人技能、调整卫生服务方向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