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的题目有哪些,“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的答案是什么。
1、下列主要应用与抗震支架的设计规范是()
- A:GB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 B:JGJ339-2015《非结构构件抗震设计规范》
- C:GB50981-2014《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
- D:《建筑机电设备抗震支吊架通用技术条件》CJ/T 476
答 案:
2、我国建筑《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适用于设防烈度为地区建筑工程抗震的抗震设计()
- A:6度
- B:7度
- C:8度
- D:9度
答 案:
3、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1规定,抗震设防要做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
答 案:
4、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要求,验算竖向承载力时,下述正确的是()。
- A:荷载值应取地震作用效应标准组合值
- B:基底平面平均压力不应大于调整后抗震承载力值,即P≤
- C:基础边缘最大压力不应大于调整后抗震承载力的1.2倍,即Pmax≤1.2
- D:基础底面零应力区面积不应大于15%
答 案:
5、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抗震设计时,部分框支抗震墙结构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是()
- A:框支层加框支层以上二层的高度
- B:框支层加框支层以上三层的高度,且不大于15m
- C:框支层加框支层以上二层的高度及落地抗震墙总高度的1/8二者的较大值
- D:框支层加框支层以上二层的高度及落地抗震墙总高度的1/8二者的较大值,且不大于15m
答 案:
6、按抗震设计规范规定,在地震设防烈度为()的地区,建筑物必须进行抗震设计。
- A:6度以下
- B:7~9度
- C:6度及6度以上
- D:10度以上
答 案:
7、《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中划分场地类别的依据为( )。
- A:场地土类型
- B:等效剪切波速
- C:覆盖层厚度
- D:地下水位
答 案:
8、根据《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981—201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对于有隔振装置的设备,当发生强烈振动时不应破坏连接件,并应防止设备和建筑结构发生谐振现象
- B:建筑机电工程设施的支吊架应具有足够的刚度和承载力,支吊架与建筑结构应有可靠的连接和锚固
- C:建筑机电工程设施的基座或连接件应能将设备承受的地震作用全部传递到建筑结构上
- D:对重力不大于18kN的设备或吊杆计算长度不大于300mm的吊杆悬挂管道,可不进行设防
答 案:
9、我国国家标准GB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规定设防烈度为()度及以上的地区,建筑物必须进行抗震设计。
答 案:6
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4.2.3条,对于淤泥,淤泥质土地基抗震承载力调整系数为()
- A:1.5
- B:1.3
- C:1.1
- D:1
答 案:
11、我国编制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已有()代。
- A:3
- B:4
- C:5
- D:6
答 案:
12、为了达到“三水准”的抗震设防目标,《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采用了哪二阶段设计法?
答 案:
13、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下列对液化土的判别的表述中,()正确。()
- A:液化判别的对象是饱和砂土和饱和粉土
- B:一般情况下6度烈度区可不进行液化判别
- C:对6度烈度区中的对液化敏感的乙类建筑可按7度的要求进行液化判别
- D:对8度烈度区中的对液化敏感的乙类建筑可按9度的要求进行液化判别
答 案:
14、下列关于桩基抗设计的说法中,哪些符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11—2010)(2016年版)的规定?( )
- A:非液化土低桩承台条件下,单的竖向和水平向抗震承载力特征值,可均比非抗震设计时提高25%
- B:非液化土中低桩承台条件下,可由承台正面填土与桩基共同承担水平地震作用,并可计入承台底面与地基土间的摩擦力
- C:液化土和震陷软土中桩的配筋范围,应自桩顶至液化深度以下符合全部消除液化沉陷所要求的深度
- D:在液化侧向扩展的地段,应考虑土流动时的侧向作用力,且承受侧向推力的面积应按边桩外缘间的宽度计算
答 案:
15、抗震设计中,非结构构件亦应进行抗震设防设计,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的非结构构件包括()
- A:围护墙、隔墙和建筑附属机械设备
- B:建筑非结构构件和建筑附属机电设备
- C:幕墙和装饰物
- D:装饰贴面和建筑附属机电设备
答 案:
16、关于工程施工中遗漏钢筋事故分析,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新修订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都进一步强调了框架节点的箍筋必须加密。
- B:新修订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要求必要时,框架节点的箍筋还需进行详细的节点内力分析。
- C:新修订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要求必要时,框架节点的箍筋还需采取相应的附加措施。
-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答 案:
17、下述对《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中的"小震"和"大震"的理解中()是正确的。()
- A:小震烈度即为众值烈度,是发生概率最大的地震,即烈度概率密度分布曲线上的峰值所对应的烈度
- B:一般而言,基本烈度为设计基准期内超越概率为10%的烈度,众值烈度(小震烈度)的超越概率为63.2%,大震烈度的超越概率为2%~3%
- C:一般而言,基本烈度比众值烈度高1.55度,而大震烈度比基本烈度高1度左右
- D:如基本烈度为6度,大震烈度约为8度
答 案:
18、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下列()属于竖向不规则的条件。
- A:抗侧力结构的层间受剪承载力小于相邻上一楼层的80%
- B:该层的侧向刚度小于相邻上一层的80%
- C:除顶层外,局部收进的水平尺寸大于相邻下一层的20%
- D:该层的侧向刚度小于其上相邻三个楼层侧向刚度平均值的85%
答 案:
19、根据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按8度(0.2g)设防时,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抗震墙、抗震墙、框架—核心筒结构房屋适用的最大高度分别为()
- A:80m、90m、100m
- B:90m、100m、110m
- C:100m、100m、110m
- D:100m、100m、100m
答 案:
20、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当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时,下列( )种情况可忽略发震断裂错动对地面建筑的影响。
- A:全新世活动断裂
- B:前第四系基岩隐伏断裂的土层覆盖厚度为80米
- C: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或第三组
- D:乙、丙类建筑
答 案:B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