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基职教网:包含各种考证等职教知识

网站首页

您的位置:首页 试题问答试卷题目 → 《周礼?考工记》和《管子?度地篇》分别体现了题目和答案

《周礼?考工记》和《管子?度地篇》分别体现了题目和答案

2025/05/04 作者:匿名 来源:本站整理

关于《周礼?考工记》和《管子?度地篇》分别体现了的题目有哪些,“《周礼?考工记》和《管子?度地篇》分别体现了”的答案是什么。

1、《周礼考工记》和《管子度地篇》分别体现了( )思想。

  • A:“皇权至上”“自然至上”
  • B:“自然至上”“皇权至上”
  • C:“皇权至上”“皇权至上”
  • D:“自然至上”“自然至上”

答 案:A

解 析:夏商周时代社会和政治体制下城市的典型格局

2、“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面朝后市,左祖右社,市朝一夫”的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是在什么文献中提出来的()

  • A:《吕氏春秋》
  • B:《营造法式》
  • C:《管子》
  • D:《周礼·考工记》

答 案:

3、《周礼·考工记》记载的关于中国古代王城形制,体现的是( )。

  • A:儒家思想
  • B:道家思想
  • C:法家思想
  • D:人文思想

答 案:

4、周礼考工记中记载金有六齐

答 案:

5、下列关于《周礼·考工记》的说法,准确的有(  )。

  • A:记载了城市的郊、田、林、牧地的相关关系规则
  • B:汉长安体现了《周礼》的功能分区
  • C:唐长安体现了《周礼》记载的城市形制规则
  • D:宋汴梁城采用里坊制,严格管制,朝开夕闭
  • E:元大都很多方面体现了《周礼》记载的王城的空间布局制度

答 案:

6、()云璧圆像天。古人认为天是圆的,所以仿天而作璧

  • A:《周礼·考工记》
  • B:《说文解字》
  • C:《尔雅·释器》

答 案:

7、冲破《周礼·考工记》的礼制约束来建设的城市是()。

  • A:魏邺城
  • B:唐长安
  • C:宋东京
  • D:元大都

答 案:

8、中国古代的《()》和古罗马老普林尼(PlinitheElder)的《()》,都可视作设计学作为一门理论的最初萌芽和起点。

  • A:《考工记》;《美的分析》
  • B:《考工记》;《园冶》
  • C:《天工开物》;《营造法式》
  • D:《考工记》;《博物志》

答 案:

9、考工记

答 案:

10、 2019年1月11日,()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该展汇集了中法两国国家级手工艺大师、非遗传承人和知名艺术家参与创作的180余件作品,为观众阐释中法当代“匠人精神”。

  • A:“新工匠记——中法手工之美“
  • B:“新考工记——中法工艺之美“
  • C:“新考工记——中法手工之美“
  • D:“新考工记——中法艺术之美“

答 案:C

11、《周礼·考工记》记载有“金有六齐”说,详细记录了铸造不同种类的青铜器时的铜锡比例。

答 案:

12、《周礼·考工记》载:建造王城,九里见方,四周各三门,南北和东西大道各九条,宫城之左为宗庙,右为社稷,前为朝,后为市。它体现的主要思想是()

  • A:中央集权
  • B:中正有序
  • C:君权神授
  • D:敬天法祖

答 案:

13、《考工记》出自哪个朝代()。

  • A:夏
  • B:商
  • C:西周
  • D:南北朝

答 案:C

14、《考工记》主要设计观点是()

  • A:天有时
  • B:地有气
  • C:人有理
  • D:工有巧
  • E:材有美

答 案:

15、目前国际普遍认可的对安全文化比较全面的定义来自英国安全健康委员会,即一个单位的安全文化是个人和集体的价值观、态度、能力和行为方式的()

  • A:分别体现
  • B:组合
  • C:综合产物
  • D:整体水平

答 案:

16、简要论述《考工记》设计学思想。

答 案:

17、钱穆《向歆父子年谱》否定了《周礼》成书于()的说法,又撰《周官著作时代考》,考论《周礼》成书于战国晚期。

答 案:

18、关于我国古代城市的表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

  • A:夏代的一些城市已经有了一定的排水系统
  • B:战国时期的都城形成了大小套城的布局模式
  • C:宋开封城居住用地布局采用的是坊里制
  • D:元大都基本体现了《周礼·考工记》的城市形制

答 案:

19、为发掘中国古代发明创造的科学价值,促进国家创新和遗产保护,国家文物局推广实施了什么计划()

  • A:百工千慧计划
  • B:指南针计划
  • C:考工记计划

答 案:

20、我国对十二律产生的方法最早的记载是()中的“三分损益法”。

  • A:《管子.地员篇》
  • B:《乐记》
  • C:《梦溪笔谈》
  • D:《中原音韵》

答 案:

网友评论

0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精彩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