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某市经过城市用地抗震适宜性评价后结论如下:“可能发生滑坡的题目有哪些,“某市经过城市用地抗震适宜性评价后结论如下:“可能发生滑坡”的答案是什么。
1、某市经过城市用地抗震适宜性评价后结论如下:“可能发生滑坡、崩塌、泥石流;存在尚未明确的潜在地震破坏威胁的地段;场地存在不稳定因素;用地抗震防灾类型Ⅲ类或Ⅳ类。”根据上述结论判断该场地适宜性类别属于()
- A:适宜
- B:较适宜
- C:有条件适宜
- D:不适宜
答 案:
2、根据《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标准》,下列不属于城市用地抗震性能评价内容的是( )。(2014年真题)
- A:城市用地抗震防灾类型分区
- B:城市地震破坏及不利地形影响估计
- C:抗震适宜性评价
- D:抗震设防区划
答 案:
3、按照城市用地的工程适宜性评定,下列属于二类用地特征的是:( )
- A:土质较差,在修建建筑物时,地基需要采取人工加固措施
- B:属洪水轻度淹没区,淹没深度不超过1. 5m,需采取防洪措施
- C:地形坡度在10%以下,符合各项建设用地的要求
- D:没有沼泽现象或采取简单的工程措施即可排除地面积水的地段
- E:地形坡度较大,修建建筑物时,除需要采取一定的工程措施外,还需动用较大土石方工程
答 案:ABE
解 析:城市用地的工程适宜性评定一般可分为三类。
(1) 一类用地。一类用地即适宜修建的用地。这类用地一般具有地形平坦、规整、坡度适宜,地质条件良好,没有被洪水淹没的危险,自然环境条件较为优越等特点,是能适应城市各项设施建设要求的用地。这类用地一般不需或只需稍加简单的工程准备措施,就可以进行修建。
其具体要求是;①地形坡度在10%以下,符合各项建设用地的要求;②土质能满足建筑物地基承载力的要求;③地下水位低于建筑物、构筑物的基础埋藏深度;④没有被百年一遇洪水淹没的危险;⑤没有沼泽现象或采取简单的工程措施即可排除地面积水的地段;⑥没有冲沟、滑坡、崩塌、岩溶等不良地质现象的地段。
(2)二类用地。二类用地即基本上适宜修建的用地。这类用地由于受某种或某几种不利条件的影响,需要采取一定的工程措施改善其条件后才适于修建。这类用地对城市设施或工程项目的布置有一定的限制。
其具体情况是:①土质较差,在修建建筑物时,地基需要采取人工加固措施;②地下水位距地表面的深度较浅,修建建筑物时,需降低地下水位或采取排水措施;③属洪水轻度淹没区,淹没深度不超过1. 5m,需采取防洪措施;④地形坡度较大,修建建筑物时,除需要采取一定的工程措施外,还需动用较大土石方工程;⑤地表面有较严重的积水现象,需要采取专门的工程准备措施加以改善;⑥有轻微的活动性冲沟、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需要采取一定工程准备措施等。
(3)三类用地。三类用地即不适宜修建的用地。这类用地一般说来用地条件很差,其具体情况是:①地基承载力极低和厚度在2m以上的泥炭或流沙层的土壤,需要采取很复杂的人工地基和加固措施才能修建;②地形坡度超过20%以上,布置建筑物很困难;③经常被洪水淹没,且淹没深度超过1. 5m;④有严重的活动性冲沟、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若采取防治措施需花费很大工程量和工程费用;⑤农业生产价值很高的丰产农田,具有开采价值的矿藏,属给水水源卫生防护地段,存在其他永久性设施和军事设施等。
4、在城市用地工程适宜性评定中,下列用地不属于二类用地的是( )。
- A:地形坡度15%
- B:地下水位低于建筑物的基础埋藏深度
- C:洪水轻度淹没区
- D:有轻微的活动性冲沟、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
答 案:
5、山区和丘陵地区的城市用地工程适宜性评定重点是( )。
- A:水文和地基承载力
- B:地下矿藏的分布情况
- C:地质构造
- D:地形、地貌条件
答 案:
6、根据城市用地适用性评价结论,不适于修建的用地是()。
- A:一类用地
- B:二类用地
- C:三类用地
- D:四类用地
答 案:
7、根据城市用地适用性评价结论,一般可将建设用地分为( )类。
- A:3
- B:4
- C:5
- D:6
答 案:
8、对城市土地的承载性、区位等评价,属于城市用地的建设条件评价。( )
答 案:
9、城市用地的建设条件评价一般包括( )三个方面。
- A:城市用地布局结构评价
- B:城市市政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评价
- C:社会.经济构成评价
- D:城市土地质量评价
- E:城市用地环境评价
答 案:
10、影响城市用地经济性评价的派生因素层不包括()
- A:交通通达度
- B:城市基础设施
- C:土地区位
- D:社会服务设施
答 案:
11、城市用地功能组织中的核心问题为( )。
- A:城市用地功能的合理划分
- B:城市用地结构的合理规划
- C:城市用地范围的确定
- D:城市用地程度的划分
答 案:
12、城市用地的建设条件评价不包括( )。
- A:公共服务设施
- B:人口密度
- C:土地区位
- D:用地结构
答 案:
13、城市用地的评价,需考虑的有()。
- A:地质条件评价
- B:自然条件评价
- C:环境条件评价
- D:经济性评价
- E:建设条件评价
答 案:
14、影响城市用地经济性评价的派生因素层包括()等因素。
- A:土地区位
- B:环境优劣度
- C:繁华度
- D:环境质量
- E:城市基础设施
答 案:
15、影响城市用地经济性评价的因素一般可以分为()
- A:基本因素层
- B:整体因素层
- C:派生因素层
- D:因子层
- E:部分因素层
答 案:
16、景观生态适宜性评价
答 案:
17、城市用地的特殊性包括( )。
- A:区位的极端重要性
- B:土地使用功能的固定性
- C:开发经营的集约性
- D:不同用地功能的整体性
- E:不同区域的影响性
答 案:
18、()是指城市规划区内各项城市建设用地的总和,其大小通常依据已预测的城市人口以及与城市性质、规模等级、所处地区的自然环境条件相适应的人均城市建设用地指标来计算。
- A:城市规模
- B:城市用地规模
- C:城市用地容量
- D:城市环境容量
答 案:B
19、《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将我国城市用地性质分为()
- A:7大类
- B:9大类
- C:10大类
- D:12大类
答 案:
20、以下有关城市用地评价的表述错误的是()。
- A:城市用地的评价是指对建设用地范围内的工程地质.水文.气候和地形几个方面的综合评价
- B:地震断裂带不一定不能作为城市建设用地
- C:完全平坦的土地并不是最佳的城市建设用地
- D:在山地的背风面,污染程度一般比迎风面大
答 案: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