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城镇化的基本动力机制包括的题目有哪些,“城镇化的基本动力机制包括”的答案是什么。
1、城镇化的基本动力机制包括( )。
- A: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 B:农业剩余贡献
- C:工业化推进
- D:比较利益驱动
- E:市场机制导向
答 案:
2、在城市化的过程中,我们可将城市生活方式向农村的扩散和农村生活方式的转化等称作为( )。
- A:无形的城镇化
- B:观念的城镇化
- C:生活的城镇化
- D:意识的城镇化
答 案:
3、简述城市化的动力机制。
答 案:
4、下列关于城镇化的表述,错误的是( )。
- A:先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城镇化称为过度城镇化
- B: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城镇化称为低度城镇化
- C:与经济发展无关的城镇化称为虚假城镇化
- D:与经济发展同步的城镇化称为积极型城镇化
答 案:
5、企业的动力机制包括( )。
- A:供求机制
- B:价格机制
- C:收益机制
- D:分配机制
- E:激励机制
答 案:
6、以农业产业为主导,工业基础薄弱的城镇化被称为( )
- A:过度城镇化
- B:滞后城镇化
- C:同步城镇化
- D:低度城镇化
答 案:
7、在实际工作中,为了简便起见和易于进行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区之间的比较,我们通常采用国际通行的方法——将城镇常住人口占区域总人口的比重作为反映城镇化过程的最主要的指标,通称为( ),这一指标既直接反映了人口的集聚程度,又反映了劳动力的转移程度。
- A:城镇化水平
- B:城镇化社会
- C:城镇化人
- D:城镇化文化
答 案:A
解 析:主要考核的内容是城镇化水平的概念。将城镇常住人口占区域总人口的比重作为反映城镇化过程的最主要的指标,通称为“城镇化水平”或“城镇化率”,这一指标既直接反映了人口的集聚程度,又反映了劳动力的转移程度。 城镇化率的计算公式为: PU=U/P (1-1) 式中 PU——城镇化率; U——城镇常住人口; P——区域总人口。
8、在实际工作中,为了简便起见和易于进行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区之间的比较,我们通常采用国际通行的方法,将城镇常住人口占区域总人口的比重作为反映城镇化过程的最主要指标,称为( )。
- A:人口集聚程度
- B:劳动力转移程度
- C:城镇化水平
- D:城镇化进程
答 案:
9、根据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关系,城镇化的发展一般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 A:超前城镇化
- B:滞后城镇化
- C:适度城镇化
答 案:ABC
10、对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历程,划分错误的为()。
- A:城镇化的停滞阶段
- B:城镇化的跳跃发展阶段
- C:城镇化的启动阶段
- D:城镇化的快速发展阶段
答 案:
11、我国城镇化发展总体呈现的基本特征包括()
- A:城镇化过程经历了大起大落阶段以后,已经进入了持续、加速和健康发展阶段
- B:部分城市正逐步走向国际化
- C:在各级城市普遍得到发展的同时,区域中心城市及城市密集地区发展加速,成为区域甚至是全国经济发展的中枢地区,围成接驳世界经济和应对全球化挑战的重要空间单元
- D:城镇化发展的区域重点经历了由西向东的转移过程,总体上东部快于中西部,南方快于北方
- E:以分散家庭工业为主导的城镇化模式
答 案:
12、在新的城镇化机制的作用下,我国的城镇化进程出现了一些新的发展趋势,以大城市为主体的多元化的( )将成为我国城镇化战略的主要选择。
- A:城镇化构筑物
- B:城镇化经济
- C:城镇化建筑物
- D:城镇化道路
答 案:
13、企业发展的动力机制包括()。
- A:内部机构设置
- B:政府直接扶植
- C:所有者权益
- D:经营者权利
- E:劳动者积极性
答 案:
14、依据时间序列,城镇化进程一般可以分为( )四个基本阶段。
- A:集聚城镇化阶段
- B:郊区化阶段
- C:波动发展城镇化阶段
- D:逆城镇化阶段
- E:再城镇化阶段
答 案:
15、《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 年)》提出我国城镇化的基本原则有( )。
- A:以人为本、公平共享
- B:优化布局、集约高效
- C:生态文明、绿色低碳
- D:文化传承、彰显特色
- E:政府主导、市场引导
答 案:
16、浙江在推进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因地制宜,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在遵循城镇化发展一般规律的前提下,鼓励各地多路径探索和创新农村新型城镇化建设道路。从全省农村城镇化的实现路径看,主要有下列类型()
- A:A工业依托型城镇化
- B:B资源依托型城镇化
- C:C综合发展型城镇化
- D:D市场依托型城镇化
答 案:ABCD
17、城镇化的基本阶段中,对于大量人口,产业外迁,许多城市通过发展高新产业、第三产业、调整产业结构、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功能等吸引特定人口回流到中心城市,这是( )的表现。
- A:逆城镇化阶段
- B:再城镇化阶段
- C:郊区化阶段
- D:集聚城镇化阶段
答 案:
18、面对城市中由于大量人口和产业外迁导致的经济衰退、人口贫困、社会萧条等问题,许多城市开始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科技产业和第三产业、积极开发市中心衰落区、努力改善城市环境和提升城市功能,这是()的表现
- A:逆城镇化阶段
- B:再城镇化阶段
- C:郊区化阶段
- D:集聚城镇化阶段
答 案:
19、《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提出我国城镇化的基本原则有( )。
- A:以人为本、公平共享
- B:优化布局、集约高效
- C:生态文明、绿色低碳
- D:文化传承、彰显特色
- E:政府主导、市场引导
答 案:
20、成功教学法的目的在于形成学生学习的()。
- A:积极性
- B:主动性
- C:内部动力机制
- D:外部动力机制
答 案: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