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职单招每日一练《历史》5月3日专为备考2025年历史考生准备,帮助考生通过每日坚持练习,逐步提升考试成绩。
判断题
1、西藏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将西藏置于中央政府直接管辖之下开始于清朝。()
答 案:错
解 析:元朝设宣政院管辖西藏地区,从此,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
2、文景盛世是西汉汉武帝刘彻开创,达到西汉王朝的鼎盛时期,经济上前期的积累国力强盛;军事上实行“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卫青、霍去病、李广等名将北击匈奴,让中原政权的势力首次到达蒙古地区。()
答 案:错
解 析:汉武盛世:汉武盛世是西汉汉武帝刘彻开创,达到西汉王朝的鼎盛时期,经济上前期的积累国力强盛;军事上实行“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卫青、霍去病、李广等名将北击匈奴,让中原政权的势力首次到达蒙古地区。西击大宛,以武力树起汉朝在西域的统治,并设立西域都护府首次对新疆进行正式管理,达到了汉代疆界的极限;外交上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古代陆上丝绸之路;政治上在地方实行“推恩令”加强中央集权;选官制度上实行察举制,聚拢人才。
3、民族自治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答 案:对
解 析: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由当地民族管理本民族地方性的内部事务,它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和政治制度。
4、“一国两制”最初是为解决台湾问题而提出来的,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成功解决了香港和澳门问题。()
答 案:对
解 析: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带来综合国力的提高。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针对台湾问题,提出“一国两制”的创造性构想。这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后来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这一政策在解决台湾问题之前,成功的运用到了香港问题和澳门问题上,促进了香港和澳门的回归。“一国两制”首先在香港问题上得到成功运用。“一国两制”的方针是指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一国两制”的方针的正确运用,是新时期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指导方针。
单选题
1、历史学家夏曾佑在《中国古代史》一书中说:“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其中“中国之政”最主要指的是()
- A:皇帝制
- B:三公九卿制
- C:郡县制
- 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答 案:D
解 析:秦统一后,为巩固统治,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为以后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和发展,ABC都属于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具体内容之一,因此选D。
2、初废行省,地方分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民政与财政、司法、军事,直属六部。明中叶以后,皇帝临时派遣的巡抚逐渐演变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这一变化有助于()
- A:扩大地方行政权力
- 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
- C:削弱六部的权限
- D: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
答 案:B
解 析:材料中明朝初期,地方分设三司,直属六部,即由六部掌管地方,这样虽然加强了中央集权,但对于地方控制过严过死.后地方在三司之上又增设了巡抚,管理地方,巡抚的出现减少了地方处理事务的环件,不必事事经过六部,能够提高地方行政效率。故B正确;增设巡抚管理地方说明集中了地方权力,但并没有增加权力,故A错误;巡抚的出现主要是集中地方权力,并没有减少六部原有的权力,谈不上削弱六部权限,故C错误;在中央集权制度之下,地方接受中央的领导,更不存在地方与中央对立的情况,故D错误。
3、戴高乐认为:“不应该单单从不同意识形态和不同制度的对抗这个角度来处理东西方之间的关系。”下列新中国外交方针政策可支持这一论断的是()
- A:另起炉灶
- B:一边倒
- C:反对美帝
-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答 案:D
解 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超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外交原则,适用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外交,是新中国外交成熟的标志,D项正确:A 项是新中国成立之初针对国民党政府以前的旧外交面言的;B 项主要是局限于社会主义国家之间外交;反对美帝明显具有意识形态的色彩,C 项错误。故选 D。
4、古代中国受自然资源及生产能力孱弱之限以及早期国家管理与结构功能简单之限,部落族邦共同体的接纳容量有限,往往在达到一定的规模之后,就会出现部落族邦的分化增殖现象。这一现象()
- A:阻碍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
- B:推动了封建王朝疆域的扩张
- C:为分封制的推行奠定基础
- D:构成小农经济的形成条件
答 案:C
解 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所述现象导致了古代记载中所谓分土别国等早期分封现象的出现,这些早期分封现象为周代分封制的推行准备了条件,C项正确;该现象与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无关,且A项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材料中涉及早期国家时期,并未涉及封建王朝疆域问题,B项错误,排除B项;材料与小农经济的形成无关,D项错误,排除D项。故选C项。
多选题
1、1934年《申报》载“现代中国的摩登姑娘、太太们,哪一个不是成了洋货商店的好主顾,从头发丝尖儿起,至高跟皮鞋底的最末一英寸止,差不多她了她们固有的中华血统的皮肉之外,全都装饰着舶来的服饰用品。连日常的食品,为了求清洁卫生的绝大理由,也积极地洋化起来,以期脱胎挽骨,由黄皮肤黑眼珠渐渐地变成优生的雅利安或是斯拉夫的新种”。这则材料表明在当时()
- A:欧风美雨开始影响中国
- B:贵重的物品都是西方人制造的
- C:国人生活西化趋势明显
- D:西化影响的加深引发人们担忧
答 案:AC
解 析:中国受到外国文化的影响,说明欧美文化开始影响中国;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贵重物品均由西方人创造,不符合实际;在西方文化影响下,国人生活受到巨大的影响;但是D选项中的引发国人担忧材料中没有体现,所有选择AC。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