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职单招每日一练《政治》4月30日专为备考2025年政治考生准备,帮助考生通过每日坚持练习,逐步提升考试成绩。
判断题
1、2023年6月14日消息,空间站梦天实验舱首个出舱载荷——空间辐射抗扰度实验装置出舱成功,已经开展实验。
答 案:错
解 析:2023年6月14日消息,空间站梦天实验舱首个出舱载荷——空间辐射生物学暴露实验装置出舱成功,已经开展实验。故本题说法错误。
2、2023年1月4日,《大数据白皮书》显示,2021年我国发表大数据领域论文量占全球31%,大数据相关专利受理总数占全球超50%,均位居第二。
答 案:错
解 析:2023年1月4日,《大数据白皮书》显示,2021年我国发表大数据领域论文量占全球31%,大数据相关专利受理总数占全球超50%,均位居第一。故本题说法错误。
3、毛泽东思想就是毛泽东个人的思想。
答 案:错
解 析: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对思想经验的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符合中国国情、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是指导我们党前进的思想,是我们坚定不移要坚持的。而毛泽东个人思想仅仅指毛泽东一个人的思想,由于受到具体的历史条件的限制,有其对的一面,也有其错误的一面,我们要辩证的对待。(1)毛泽东思想是毛泽东个人的杰出贡献和党的集体智慧的相得益彰、交相辉映共同构筑的理论大厦。(2)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伟大工程的建设中,毛泽东的贡献最大、著作最多、水平最高。毛泽东思想是毛泽东个人思想的精华。(3)毛泽东思想又不是毛泽东同志个人的独创,党的许多卓越领导人都对它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党的许多重要会议和文献都丰富了毛泽东思想理论宝库。因此,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
单选题
1、毛泽东完整地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和总政策的著作是()。
- A:《论人民民主专政》
- B:《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 C:《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 D:《新民主主义论》
答 案:B
解 析:1948年,毛泽东在《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这就是中国的新民主主义的革命,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在当前历史阶段的总路线和总政策。
2、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农村根据地能够存在和发展最重要的主观条件是()。
- A: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极不平衡
- B: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向前发展
- C:有相当力量正式红军的存在
- D:党的领导的有力量及其政策的错误
答 案:C
解 析:1928年10月和11月,毛泽东在井冈山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等文章,从理论上系统分析了中国农村革命根据地红色政权存在、发展的原因和条件。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共产党组织的坚强有力及政策的正确,又构成了红色政权能够长期存在和发展的主观条件。
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
- A:第四
- B:第三
- C:第二
- D:第一
答 案:C
解 析:本题考查了我国的经济现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位,人均收入进入由中等收入国家向中高收入国家迈进的阶段。
多选题
1、中办印发了《中央巡视工作规划(2023-2027年)》,《规划》要求,深化巡视监督与()统筹衔接,加强巡视监督与组织监督协作配合,充分运用审计、财政、统计等部门的专业力量和监督成果,增强监督合力。
- A:联动监督
- B:纪律监督
- C:监察监督
- D:派驻监督
答 案:BCD
解 析:2023年5月,中办印发了《中央巡视工作规划(2023-2027年)》。《规划》规定,按照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的要求,完善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各级党委(党组)分级负责、巡视巡察机构组织实施、纪检监察机关和组织部门参与、相关职能部门协助、被巡视巡察党组织配合的巡视巡察工作体制机制。《规划》要求,深化巡视监督与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统筹衔接,加强巡视监督与组织监督协作配合,充分运用审计、财政、统计等部门的专业力量和监督成果,增强监督合力。故本题答案为BCD。
2、2022年,我国坚持把增加脱贫人口收入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根本措施,狠抓----和------两个关键,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 A:就业
- B:人才
- C:产业
- D:科技
答 案:AC
解 析:2023年1月19日,国家乡村振兴局发布数据,2022年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达14342元,同比增长14.3%,收入增速高于全国农民平均水平。2022年,我国坚持把增加脱贫人口收入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根本措施,狠抓就业和产业两个关键,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故本题答案为AC。
3、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立足国情农情,体现中国特色,建设()、产业韧性强、竞争能力强的农业强国。
- A:供给保障强
- B:科技装备强
- C:经营体系强
- D:政策支持强
答 案:ABC
解 析:2023年2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即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文件指出,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要立足国情农情,体现中国特色,建设供给保障强、科技装备强、经营体系强、产业韧性强、竞争能力强的农业强国。故本题答案为ABC。
简答题
1、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
答 案:1953年,中共中央根据国际国内形势提出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即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反映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性和中国社会主义道路选择的独创性,原因有:(1)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是我国独立和富强的当然要求和必要条件。中国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大国,因此,新中国成立初期,经济上面临的迫切而又艰巨的任务就是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特别是要发展社会主义工业。(2)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由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决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取得胜利和土地改革完成以后,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已上升为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3)对个体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也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和改善人民生活的客观要求。土地改革后,广大农民虽然分得了土地,生活有所改善,但由于缺乏耕畜、大农具等生产资料和资金,分散的个体生产势单力薄,无法进行大规模的农田水利建设和从根本上改变生产条件,也无力抵御天灾。因此,只有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引导农民走合作化的道路,才能解决个体农业同社会主义工业化之间的矛盾,才能避免两极分化,使广大农民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才能巩固人民民主政权。由此可见,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在科学地分析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需要的基础上制定的,它代表了中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