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基职教网:包含各种考证等职教知识

网站首页

您的位置:首页 学历类成考高起点 → 2025年04月29日成考高起点每日一练《理化综合》

2025年04月29日成考高起点每日一练《理化综合》

2025/04/29 作者:匿名 来源:本站整理

2025年成考高起点每日一练《理化综合》4月29日专为备考2025年理化综合考生准备,帮助考生通过每日坚持练习,逐步提升考试成绩。

单选题

1、下列各组中,两物质具有相同最简式(实验式)的是()

  • A:甲醛和甲醇
  • B:乙醇和乙酸
  • C:乙炔和苯
  • D:乙醛和乙醇

答 案:C

解 析:机物的最简式(实验式)相同,说明有机物的组成元素相同,且各组成元素的原子个数比相同, 符合条件的只有C 项中的乙炔和苯。

2、如图,一器壁可导热的汽缸放在恒温环境中,汽缸活塞将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封闭在汽缸内,气体温度与外界环境温度相同,活塞上方有一杯水。经过一段时间,由于蒸发作用水减少了一半,活塞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则()  

  • A:气体向外界放出了热量,气体压强减小
  • B:气体从外界吸收了热量,气体压强增大
  • C:气体与外界无热量交换,气体压强增大
  • D:气体从外界吸收了热量,气体压强减小

答 案:D

解 析:由于水减少了一半,故活塞所受水杯的压力F减小,而面积S不变,根据压强定义,气体的压强减小了。由于气体温度不变,故内能△U不变,气体向上对外做功,W为负,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U=Q+W知,Q为正值,即气体吸热,D项正确。

多选题

1、某溶液中有NH4+、Mg2+、Al3+、Fe2+等4种离子, 若向其中加入过量的 NaOH溶液, 微热并搅拌, 再加入过量的盐酸, 溶液中大量减少的阳离子是

  • A:NH4+
  • B:Mg2+
  • C:Fe2+
  • D:Al3+

答 案:AC

主观题

1、如图,一质量为m1的木块静置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一质量为m2的子弹以速度v0水平射入木块,进入木块s距离后相对木块静止。设子弹相对木块静止前受到的阻力恒定。求从子弹开始进入到相对木块静止这段时间内 (1)子弹与木块组成的系统损失的机械能。 (2)木块移动的距离。

答 案:(1)根据动量守恒定律 根据功能关系 (2)设子弹与木块间摩擦力为f,则E=fs设物块运动距离为L,对物块运用动能定理

2、工业上用焙烧NaHCO3的方法生产纯碱(Na2CO3)。现有17.5g的NaHCO3样品,加热分解完全后,生成标准状况下的CO2气体2.24L。写出NaHCO3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计算此NaHCO3样品的纯度。

答 案:NaHCO3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反应生成标准状况下的CO2气体2.24L,其物质的量为0.1mol,故加热完全分解的NaHCO3的物质的量为0.2mol,质量为16.8g,此NaHCO3样品的质量为17.5g,所以此NaHCO3样品的纯度为16.8g/17.5g×100%=96%。

填空题

1、欲除去乙烷中的乙烯,可将混合气体通过盛有()的洗气瓶;欲除去乙炔中的硫化氢,可将混合气体通过盛有()的洗气瓶。  

答 案:溴水;NaOH溶液(或溶液)

解 析:由于乙烯能与发生加成反应,而乙烷不能,故可以通过盛有溴水的洗气瓶,将乙烷中的乙烯除去,由于NaOH溶液能与气体反应:故能将乙炔中混有的除去。

2、室温下将NO2(g)(红棕色)和N2O4(g)(无色)混合气体充入恒容密闭玻璃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后,把该容器放入冰水中,一段时间后混合气体颜色变浅,则正反应是()热反应。

答 案:放

解 析: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降低温度,平衡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

简答题

1、某同学在做“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时,把实验线路接成如图14—26所示的情况,线路是否正确?哪些地方有错误?请把它改正过来。  

答 案:图14—26的线路不正确,错误的地方是:①照这样连接,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不起作用,应将A处的接线移到C处(或D处),也可将B处的接线移到D处(或C处)。②电压表的正接线柱接到了电池的负极上,标着“3”的接线柱接到了电池的正极上,极性接反了,可把电池倒过来,“+”接线柱与电池的正极相接,接线柱“3”,通过开关与电池的负极相接。③电流表的正接线柱虽然通过开关与电池的正极相接,但接线柱“3”通过滑动变阻器和开关也与电池的正极相接,可在按②改正过的线路上,把电流表正接线柱上的接线从电压表标着“3”的接线柱上改接到电压表的正接线柱上。改正过的线路如图14—27所示。

2、如图所示,质量为20kg的小车停放在光滑轨道ABCDE的A点处,轨道的AB段是水平的,CDE段是半径为32m的圆弧,圆弧的最高点D处高h=1.0m.有一质量为60kg的人以8.0m/s的水平速度跳上小车,并与小车一起沿轨道滑行,不计阻力.求: (1)当人跳上小车后,小车的运动速度;  (2)当小车滑到D点时对轨道的压力.(9取10m/s2)  

答 案:(1)选人和小车为研究对象,设人的质量为m1,小车的质量为m2.因为上车前人的速

网友评论

0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精彩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