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基职教网:包含各种考证等职教知识

网站首页

您的位置:首页 学历类成考(专升本) → 2025年03月29日成考专升本每日一练《政治》

2025年03月29日成考专升本每日一练《政治》

2025/03/29 作者:匿名 来源:本站整理

2025年成考专升本每日一练《政治》3月29日专为备考2025年政治考生准备,帮助考生通过每日坚持练习,逐步提升考试成绩。

判断题

1、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就是消灭阶级。

答 案:错

解 析: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原因如下:(1)大力发展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思想,是实现共产主义的物质基础。(2)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3)发展生产力是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4)发展生产力是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根本手段。

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大幅跃升,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际竞争力空前提高。因此,中国已经超越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答 案:错

解 析:(1)在新时期,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已经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但依然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两层含义:①对我国社会性质的界定。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②对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程度的界定。我国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3)在社会主义新时期,我们应当继续在党的领导下,坚持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全面建设,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不断拼搏奋进。

单选题

1、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形成的科学发展观,其基本要求是()

  • A: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 B:以人为本
  • C:全面协调可持续
  • D:统筹兼顾

答 案:C

解 析: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立场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2、中国革命统一战线的基础和依靠是()。  

  • A:工人和小资产阶级的联盟
  • B:工人和农民的联盟
  • C:工人和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
  • D:工人和大资产阶级的联盟

答 案:B

解 析:本题考查了中国革命统一战线的基础和依靠。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包含两个联盟:一是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的联盟;二是工人阶级同可以合作的非劳动人民的联盟。在这两个联盟中,前者是阶级利益根本一致的基础上的劳动阶级的联盟,是基本的、主要的联盟。  

多选题

1、决定党的政治建设至关重要的因素有()

  • A:党的性质
  • B:党的政治主张
  • C:党的组织机构
  • D:党的政治领导地位

答 案:ABD

解 析:党的性质、党的政治主张党的政治领导地位,决定了党的政治建设至关重要。

2、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统一关系,在实际工作中就会犯的两种错误是()

  • A:二元论错误
  • B:经验主义错误
  • C:教条主义错误
  • D:冒进主义错误

答 案:BC

解 析:割裂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辩证统一关系,要么走向唯理论,即否认感性认识而片面夸大理性认识的作用,在实际的工作中犯教条主义的错误;要么走向经验论,即否认理性认识而片面夸大感性认识的作用,导致实践中的经验主义。

主观题

1、共商、共建、共享是“一带一路”秉持的原则。  

答 案:正确。 中国政府倡议,共建“一带一路”恪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坚持开放合作、和谐包容、市场运作、互利共赢。秉持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理念和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主要内容加强合作。  

2、工农武装割据是中国革命的重要内容和主要形式。  

答 案:正确。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国情决定了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工农武装割据”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土地革命为基本内容,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革命根据地为战略阵地的三者密切结合。只有进行土地革命,消灭封建土地所有制,才能广泛动员和组织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群众参加武装斗争,巩固和扩大农村革命根据地;只有建立革命武装,进行武装斗争,才能有效地开展土地革命,保卫根据地的发展;只有建设巩固的农村革命根据地,才能使土地革命有坚实的基础,武装斗争才有可靠的依托。工农武装割据是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内容和主要形式。  

论述题

1、试论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及意义。

答 案:(1)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①“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邓小平反复思考和强调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理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所经历的曲折和失误,归根到底,就在于对这个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改革开放过程中遇到的一些疑虑和困扰,归根到底也在于对这个最基本的理论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搞清这一问题,是为了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认清社会主义的本质。②在总结多年来离开生产力抽象谈论社会主义的历史教训的基础上,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对社会主义本质作了总结性的理论概括:“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③根据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和中国国情的思考,邓小平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形成了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路线,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2)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的意义:
邓小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的科学回答,反映了人民的利益和时代的要求,廓清了不合乎时代进步和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模糊观念,摆脱了长期以来拘泥于具体模式而忽略社会主义本质的错误倾向。它对于我们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上推进改革,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

2、联系实际说明如何理解“和平与发展是当代社会的两大主题”。

答 案:在20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战争与革命长期是世界政治经济的主题。但在20世纪70年代后世界局势发生了重大变化,人们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其中能够集中地反映当代社会主要矛盾,影响和决定人类前途命运的全球性战略问题却是和平与发展问题。(1)和平与发展的基本含义邓小平指出:“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南北问题是核心内容。”实际上,和平是东西方国家之间的政治问题;发展是南北半球国家之间的经济问题。(2)提出这两大主题的目的
①和平问题是指在较长时期内维护世界和平,目的是为了防止新的世界大战,为解决世界局势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包括用和平手段解决国际争端,制止局部战争等策略。由于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国际形势仍然动荡不安,人类面临着战争威胁,因此提倡和平,争取和平的社会环境十分重要。
②发展问题是指更好地消除贫困和两极分化。目前,发展问题是事关全人类的、全球性的一个战略性问题。发展问题,是发展中国家(南方国家)和发达国家(北方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问题,它反映北方发达国家与南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不平衡以及经济关系不平等问题。如果南北方的不平等关系不解决,就不能建立公平、合理、公正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3)和平与发展的辩证关系
和平与发展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是辩证统一关系。世界和平、社会稳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如果没有和平,则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社会经济都无法发展。经济发展为实现社会稳定和整个世界安宁提供了物质保障,没有经济的发展和繁荣,社会的和平就会失去基础。
(4)这两大主题的意义
邓小平提出关于“和平与发展是当代社会的两大主题”的论断,科学地概括了当前时代的基本特征,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及开展新时期外交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在实践中正确认识这一主题,有利于反对霸权主义,反对强权政治,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网友评论

0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精彩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