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基职教网:包含各种考证等职教知识

网站首页

您的位置:首页 职业资格广播电视编辑记者 → 2025年03月16日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每日一练《广播电视业务》

2025年03月16日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每日一练《广播电视业务》

2025/03/16 作者:匿名 来源:本站整理

2025年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每日一练《广播电视业务》3月16日专为备考2025年广播电视业务考生准备,帮助考生通过每日坚持练习,逐步提升考试成绩。

单选题

1、用转播车在现场制作节目或现场转播的活动被称为()。

  • A:ENG
  • B:ITV
  • C:DT
  • D:EFP

答 案:D

解 析:A项,ENG即电子新闻采集,是一种使用便携式的摄像、录像设备来采集电视新闻的方式。B项,ITV即中国电信宽带互联网视听业务。C项,DT即数字技术,是以服务大众、激发生产力为主的技术。D项,EFP即电子现场制作(ElectronicFieldProduction)。它是以一整套设备连结为一个拍摄和编辑系统,进行现场拍摄和现场编辑的节目生产方式。

2、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公开出版的第一张大型日报是。

  • A:《救亡日报》
  • B:《新华日报》
  • C:《全民抗战》
  • D:《观察日报》

答 案:B

3、在广播电视新闻采访中,关键性信息的采访应该交由带机采访来完成,这是因为()。

  • A:带机采访可以承担外围性信息的收集任务
  • B:带机采访不仅要考虑到新闻信息的采集,而且要考虑到新闻信息的传达
  • C:带机采访具有时间同步性,能够产生“现在进行时”的报道形态
  • D:做好新闻素材搜集过程的带机采访是整个新闻作品的关键

答 案:C

多选题

1、选择采访对象要从以下哪方面出发?()

  • A:知情
  • B:愿讲
  • C:形象良好
  • D:善于表达
  • E:领导

答 案:ABD

解 析:采访对象的选择要从以下的几个方面出发:①知情。采访对象的选择以新闻事件为核心向外辐射开来,当事人、目击者能提供最接近事实的信息,相关专家、政府官员等能提供相对权威与独立的见解。②愿讲。注意选择能够配合记者采访的对象。③善于表达。要尽量选择没有语言或行为障碍的采访对象,采访对象应使用规范的语言,在电视采访中,还要避免选择有不良习惯动作、表情者。

2、新闻评论的功能和作用主要表现为()

  • A:引导的作用
  • B:指挥的作用
  • C:监督的作用
  • D:表态的作用
  • E:深化的作用

答 案:ACDE

解 析:新闻评论的功能和作用主要有:
(1)引导作用:旗帜鲜明地分清正确和错误,先进和落后的界限。明确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进行舆论引导。
(2)监督作用:弘扬先进的思想和精神,揭露和抨击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对各种不良现象形成强大的舆论压力,实现有效的监督。
(3)表态作用:代表新闻媒介表明对重要事件和问题的态度。对国内外重大事件,全国性的新闻媒介可以通过新闻评论表明党和政府以及广大人民却中的态度。
(4)深化作用:新闻评论和新闻报道配合发表,可以深化报道的主题,通过对新闻事件的分析,从思想、政治高度说问题。启发和帮助群众掌握科学分析的方法。

3、电视述评涉及的范围相当广泛,包括政治、思想、经济、文化、外交等各个领域;其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包括()。

  • A:调查性
  • B:分析性
  • C:解释性
  • D:论辩性
  • E:专题性

答 案:ABCD

主观题

1、央视《新闻30分》一期栏目中,针对“民航总局同意机票公开打折”这一主题报道了以下四条消息,请分析这种编排方式的优点。消息一:机票打折——公开的秘密;消息二:打折票的危害;消息三:禁折令为何演变成暗折票;消息四:外国机票销售方式。以上每条消息都有充分的事实材料。

答 案:要点及评分标准:(1)组合式编排,分别从动态消息、新闻背景、新闻分析、新闻资料予以全面报道;(2)对新闻事件的报道由单一变得多样,由分散变得集中,既有消息的短小快捷,又有专题的深刻全面,信息量大,视野开阔,增强了报道效果;(3)结合材料进行分析,语言简练、符合逻辑。

2、针对下面北京电视台荣获第二十二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的新闻作品《北京告别91年钢铁生产历史》(2011年1月14日播出),试分析这则电视消息的特色。北京告别91年钢铁生产历史马国颖金蕾王晓龙李琪【导语】昨天,首钢北京石景山钢铁主流程停产仪式举行。首钢北京石景山钢铁主流程圆满完成了历史使命,顺利实现全面停产。这是中国钢铁史上的一个历史时刻,也是北京城市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刻。我们与延续了91年的钢铁生产作别。这份告别永载史册。【正文】【同期声】“成分合格,可以出钢!”(说明性字幕,2011年1月12日)【工文】这条每天重复30多遍的口令,在2011年1月12日这天戛然而止。这是首钢石景山地区产出的最后一炉钢。王宴滨把挂钟的时间定格在21点47分。(钢水流出……轧钢)一天之后,最后一炉钢水,在高速线材车间变成了最后一批线材,三高炉静了下来,二炼钢静了下来,首钢静了下来。坚守在生产线上的最后一批工人平静的表情下,蕴含着难以平复的心情。(浇铸小件的画面)【同期声】炼铁厂团委书记杨明:做几个模子做几个铁球,以后留在家里,没事儿拿出来做个纪念。也是对铁厂一种情怀。对,用最后一炉铁水。【正文】刚刚亲手关闭加热炉的梁立明,没来得及洗把脸,就赶来留下最后的纪念。【同期声】高速线材车间职工梁立明:比较遗憾,拆了。第二个是高兴,也是因为拆了,搬到外地应该比这儿好吧。(高速线材车间的集体签名)【同期声】焦化厂职工赵舒雅:我整个青春都跟首钢一块儿发展,除了我的家人就是首钢各位职工。首钢总公司副总工程师邱世中:虽然二炼钢要停了,但首钢的精神没有停。【正文】停产的日子里,在首钢厂区经常能看到这样一位老人。他便是参与首钢搬迁决策全过程、时任北京市主管工业的副市长刘海燕。【同期声】北京市原副市长刘海燕:我们怀着依依惜别的心情和首钢这个老朋友告别。首钢搬迁也是个艰难的抉择。在过去很多人都想象不到,以为这不能办成。但这事终于还是办成了,也是挺不容易的。【正文】搬迁难,难在首钢停产后北京要面临着每年GDP增速降低1个百分点的压力,更难在3万多名职工的转岗分流,割舍近百年钢铁情怀。然而,为了长远发展,北京壮士断腕,毅然告别延续了91年的钢铁生产历史。首钢停产后,北京可吸入颗粒物每年减少23%,年节水量蓄满22个昆明湖。更为重要的是,为京西地区腾出了宝贵的发展空间。【同期声】首钢集团董事长朱继民:停产意味着首钢九十多年钢铁生产,在北京将永远消失。但下一步首钢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新的发展空间和机遇,使长期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西部区域获得了新的发展机遇,也给北京产业转型提供了新的机遇。应该说我们还是充满信心的。【正文】这是一场特殊的浇铸,工人们用最后一炉钢水,刻出四个大字——铁色记忆。

答 案:(1)答题提示:①这是记者长期跟踪首钢搬迁的延续。在停产前一周进入首钢,独家、全程记录了首钢停产的全过程。梳理历史资料、采访历史人物、拍摄历史场景、突出历史进程,从300多分钟的素材中,撷取典型场景、典型对话,精心架构全篇,精心编辑画面,将首钢近百年变迁浓缩于3分多钟的报道中。②年产800多万吨的首钢是北京工业的支柱,停产对城市的工业结构、社会结构、规划布局都有重要影响。报道播出后,引起观众的共同回忆,许多观众到首钢现场,表达对首钢的敬意和对党和政府政绩观的肯定。③题材重大。特大型企业首钢停产搬迁历时7年,是我国最大规模的工业迁移,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改善首都环境质量、实现首都经济发展战略转移、调整国家钢铁产业布局都有重要意义。录历史。作品抓住了重要历史节点,用3分多钟的报道浓缩了这一漫长的历史过程。④角度新颖。用与新闻事件有关的人物命运折射历史变迁,歌颂了首钢人的奉献精神和牺牲精神,使报道充满了人情味。⑤电视特色鲜明。以画面、场景纪实,恰当地配以同期声,使报道具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与情绪感染力。(2)答题要点①细读材料,从选题、语言、结构等典型特色入手。②结合电视消息的特色。③结合材料进行分析。④语言简练,逻辑清楚。

3、与其他媒介新闻评论相比较,广播电视新闻评论的特点是什么,是如何体现出来的?

答 案:广播电视新闻评论是电台、电视台针对现实生活中新近发生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迫切解决的社会问题或公众广泛关注的社会话题而发议论、讲道理、直接发表意见的节目样式,具有突出的新闻性和政治性。与其他媒介新闻评论相比较,广播电视新闻评论的特点具有以下三个特点:(1)更具时效性。这与广播电视节目诉传播速度快、制作工序较少、流程较短密切相关。(2)平易亲切。广播电视媒介在新闻评论中一方面可以吸引广大受众参与评论,让受众直接表达自己的心声;另一方面广播电视评论的语言也更加通俗化、口语化。(3)生动形象。广播电视媒介可以通过多样性的信息符号(声音、图像)交替背景、再现时空、营造气氛,使评论更加形象、生动。

写作题

1、请以北京残奥会观感为切入点,以“生命的力量”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评论。立论自定,要求观点正确、层次清楚。

答 案:生命的力量根据联合国的统计,目前全球有6.5亿的残疾人,其中80%生活在发展中国家,我国有8300万残疾人,占人口总数的6.34%,残疾人的事业是崇高而伟大的事业,残疾人是社会大家庭的一员。保障残疾人的权利,尊重残疾人的价值,发挥残疾人的潜力,感受生命的力量,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标志。
“我参与、我自信、我奉献、我快乐”这12个字,完整、准确地表达了举办北京残奥会的宗旨。残疾人有自己的尊严,自己的价值,自己的潜力和自己的前途。创造条件让残疾人参与一定的社会活动,就是让残疾人超越他们自身的缺陷,锤炼他们的意志品质和开发他们的技能技巧,向人类生命的潜能发起挑战,充分展示人人生而平等、人人可以成才的不朽真理。同时,增强残疾人生活的信心和勇气,陶冶他们的情操,提高他们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充分证明“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生命法则。
无数事实表明,残疾人不仅有人的尊严和权利,而且有能力成为社会财富的创造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有句名言:“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贝多芬是在失聪以后谱写的《第九交响曲》,成为音乐史上的经典等等,他们的成功事例,使健全人刮目相看,让健全人感觉到残疾人了不起。许多残疾人不为自身躯体的缺憾所困,努力去探索人生的欢乐,领悟生命的真谛。他们诠释了一个哲理一一生命的残缺虽然是一种遗憾,但人更重要的是精神,是尊严的力量,更是生命的力量。
(来源:中国网,2008年09月03日;有改编)

2、根据以下材料,撰写一则350字左右的广播或电视消息,包括标题及导语,导语形式不限。当今世界上最长的沙漠高速公路一京新高速的总里程约2768公里,在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先后穿越乌兰布和、腾格里、巴丹占林三大沙漠。它是亚洲投资最大的单体公路建设项目,也是继连云港一霍尔果斯高速(G30)公路之后,连接新疆与内地的第二条高速公路。
2017年7月15日,京新高速内蒙古临河至白疙瘩段、甘肃白疙瘩至明水段和新疆明水至哈密段三个路段联动通车,自此,京新高速全线贯通。
京新高速公路连接北京、河北、山西、内蒙古、甘肃、新疆六个省(区、市)。此次通车的临门段全长930公里,白明段全长134公里,明哈段全长178公里。它们大多位于戈壁、荒漠地区,施工条件非常艰苦,但项目开工5年来,各参建单位克服了环境恶劣、有效施工期短、建设任务重等困难,在施工期内圆满完成了任务。京新高速为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福利,对沿线百姓而言,京新高速的修建大大改善了他们的生活。在高速公路修筑的过程中,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阿拉善新建了935公里通电、通讯和458公里的供水管道工程等基础设施。通车后,该地区増加了2000多个就业岗位。
对沿线城市发展而言,依托横贯东西的京新高速,可以把深处沙漠腹地的矿产、旅游等资源快速输送到全国各地。据悉,位于京新高速公路白明段的甘肃省马鬓山镇正计划发展第三产业旅游业和精细加工产业,打造产业基地。此外,对中国整体经济发展而言,京新高速是高速公路网规划的第七条放射线,开辟了霍尔果斯口岸至天津港的最快捷出海通道。同时,通车后的京新高速将北京至乌鲁木齐的公路里程缩短了近1300公里,显著节约了货物运输成本。
十八大以来,中国高速公路事业稳步发展,高速公路网络框架总体形成。7月28日,交通运输部宣布,仅在今年上半年,全国就建成通车高速公路项目11个,新开工项目46个,京新高速正是其中的代表性工程。据悉,截至2016年底,全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3.1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一,基本覆盖全国城镇人口20万以上的城市。
预计到“十三五”末,国家高速公路主线将基本贯通。届时,高速公路将会进一步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区域间资源的流动,人们通过公路出行将更加畅通、便捷。
(资料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2017年8月31日)

答 案:京新高速:世界最长沙漠高速公路2017年7月15日,京新高速内蒙古临河至白疙瘩段、甘肃白疙瘩至明水段和新疆明水至哈密段三个路段联动通车,自此,京新高速全线贯通。
京新高速公路连接北京、河北、山西、内蒙古、甘肃、新疆六个省(区、市),为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福利。对沿线百姓而言,京新高速的修建大大改善了他们的生活。对沿线城市发展而言,依托横贯东西的京新高速,可以把深处沙漠腹地的矿产、旅游等资源快速输送到全国各地。此外,对中国整体经济发展而言,京新高速是高速公路网规划的第七条放射线,开辟了霍尔果斯口岸至天津港的最快捷出海通道。同时,通车后的京新高速将北京至乌鲁木齐的公路里程缩短了近1300公里,显著节约了货物运输成本。
十八大以来,中国高速公路事业稳步发展,高速公路网络框架总体形成。预计到“十三五”末,国家高速公路主线将基本贯通。届时,高速公路将会进一步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区域间资源的流动,人们通过公路出行将更加畅通、便捷。

3、请根据下列材料写一篇700字左右的时评,题目自拟。一看到“给猪建别墅”的标题,就如听到“有人看到鬼”的消息那样亢奋不已。网友不问真假地乱传,时评家不看细节地乱评,躺着中枪的那些无辜者只能暗骂一句“媒体真不是个东西”据某媒体报道:江苏睢宁给猪建别墅,专家称猪心情好肉质更好——竟然给猪建别墅?并且还是为了让猪心情好?这种充满奇谈怪论的新闻,自然吸引了公众的眼球。其实,如果细看一下报道全文并核实一下消息源,就会知道,这个“别墅”是打了引号的,并非真正耗资给猪建别墅,而是当地一家企业创新的一种现代农业,发展循环经济和生态养殖,“别墅”不过是能够变废为宝的生态猪舍。

答 案:聋子听到哑巴说瞎子看到鬼了--------真新闻与假传播最近媒体报道:江苏睢宁给猪建别墅,专家称猪心情好肉质更好——竟然给猪建别墅?并且还是为了让猪心情好?这种充满奇谈怪论的新闻,自然吸引了公众的眼球。其实,如果细看一下报道全文并核实一下消息源,就会知道,这个“别墅”是打了引号的,并非真正耗资给猪建别墅,而是当地一家企业创新的一种现代农业,发展循环经济和生态养殖,“别墅”不过是能够变废为宝的生态猪舍。在环境污染形势严峻的语境下,加上食品安全丑闻频发,这本应是一条塑造企业形象、推广生态理念、宣传生态养猪的正面新闻,可在浮躁的传播生态中,竟传成了一条给当地政府和相关企业带来很大压力,甚至哭笑不得的负面新闻。问题就在那个“给猪建别墅”上,很多人根本不看新闻内容,不去核实新闻源,就开始以讹传讹歪曲事实。他们将新闻标题上一个“比喻”当成了事实,不是细看新闻作出判断,而是只看了标题,就开始根据自己的想象去构造事实,并据此作出判断。将造价相对较高的“生态猪舍”误读成“别墅”,还是可以理解的。可是,将一家企业的行为,看成是政府行为,不分青红皂白就将板子打到地方政府身上,就完全不能理解且不可原谅了。生态猪舍是企业搞的,政府有何辜?这样的指鹿为马和胡说八道,让躺着中枪的政府情何以堪?竟然分不清这猪舍是政府建的,还是企业建的,就妄言什么“政绩样板给官帽子顶子添加花翎”,实在贻笑大方了。显然,这是根本没有读新闻的内容,而是只看标题就匆忙写出了评论,带着对政府先入为主的偏见就认定为“政绩工程”,殊不知,这一次摆了个大乌龙:压根儿就是一个纯粹的企业行为,与政府没有半点儿的关系。聋子听到哑巴说瞎子看到鬼了,传播链就是如此。一看到“江苏睢宁给猪建别墅”的标题,就如听到“有人看到鬼”的消息那样亢奋不已。奇闻消费快感中的人,是没有耐心细读新闻和核实新闻源的,不会问这消息是真还是假,不会问这个“别墅”到底是什么东西,不会问这消息是谁传播的,不会问这“别墅”是睢宁的什么人建的,不会问为什么要建这些别墅,才不管是“聋子听到哑巴说瞎子看到”的,才不管里面的专业介绍。这消息那么好玩,那么符合自己的想象,那么方便作出“政府乱花钱建政绩工程”的批判,于是,在这个浮躁的传播生态中,虚假信息和口水评论就以惊人的速度传播开了。网友不问真假地乱传,时评家不看细节地乱评,躺着中枪的那些无辜者只能暗骂一句“媒体真不是个东西”、“媒体的话还能相信吗”。媒体的公信力,就是一次次在这种浮躁的传播生态中失去的。

简答题

1、简述确定新闻栏目编排思想应注意的原则。

答 案:栏目编排思想是操作一个栏目日常表现状态的内在指导。栏目编排的出发点是建立在对整个社会状况及其发展趋势的正确把握基础上的,此外还要受到媒介自身的传播理念、栏目定位和对受众收听收视心理的把握等诸多因素的制约。栏目编排思想的确定要注意以下几点:(1)要具有良好的大局观
能够站在时代的高度和人民大众的立场给予具体新闻以准确的社会传播价值定位,并据以编排新闻节目。新闻所报道的,往往是一个个具体的社会生活最新变化之片断,如果脱离了其发展状况和趋势的大背景,事实的价值定位就难以准确。只有以良好的大局观为指导,才能不仅在具体事实层面,而且在整体上反映社会发展变化或栏目具体报道领域的最新事实及其趋势,使栏目的报道既重点突出、个性鲜明,又恰如其分、准确可靠。要准确把握全局,除了对社会现实状况有全面的了解外,还要了解党和政府的大政方针和各项具体政策。良好的大局观,具体表现在对栏目编辑方针和报道思想的制定落实上,而其实现的重要环节之一。就是在日常编排工作中的具体落实。
(2)要遵循新闻节目编排制作的内在规律
编排一次新闻节目要有重点、有目的性,要研究新闻的配置和优化组合,要注意新闻之间的内在联系,充分挖掘其蕴含着的新闻价值,从而达到最佳传播效果。节目观念中的重要一点是要考虑不同新闻性节目的个性。新闻节目的编排次序不可能是固定不变的,不同节目因节目定位、受众对象的范围、播出时段等的不同,其新闻的编排次序和传播风格也要各具特色。
(3)要尊重并善于利用受众接收信息的生理、心理特点和习惯广播电视是以线性方式传播的,因而接收的准备状态对传播效果会产生相应的影响。要使受众有较高的关注水平,并对节目内容从无意注意状态转到有意注意状态,节目编排顺序起着重要的作用。要调动起受众的收视兴趣,在新闻编排顺序上就要综合考虑新闻价值的大小和对观众吸引力的大小,以提高传播效果。

2、简述广播电视新闻报道中新闻背景材料的作用。

答 案:新闻报道中的背景材料,常被称为“新闻背后的新闻”,即用来说明新事实的旧事实。背景材料在新闻报道中的作用包括:(1)说明、解释,令新闻通俗易懂
面对媒体报道的新闻事实,受众在理解上往往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障碍。新闻背景解释、说明的对象通常有两种:①新闻中的名词术语;②用来衬托或补充新闻主体的内容。
(2)运用背景材料揭示事物的意义,唤起社会关注
许多新闻作品要借助背景材料揭示事物的意义:①媒体报道背后的深层原因;②信息源的需要;③传播者一方的需要。
(3)用背景进行对比衬托,突出事物特点、显示变化程度
事物的特点是在比较中存在的。新闻需要借助背景材料,以对比和衬托的方式,反映事物的特点、发展变化的程序,显示其新闻性,引起受众的兴趣。
(4)以背景语言加以暗示,表达某种不便明言的观点
在新闻报道活动中,面对采访对象提供的情况,记者总会有自己的分析、看法,有自己的立场、态度。有洞察力的记者,有时还会发现其中隐含的疑点,预见到可能出现的后果。
(5)借背景为新闻注入知识性、趣味性内涵,使其更可读
新闻媒体,尤其是广播电台、电视台,在报道新闻、传播信息的同时,还具有传播知识、提供欣赏和娱乐的功能。

3、简述广播电视采访中现场观察的主要内容。

答 案:现场观察指记者在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新闻人物活动的现场进行的目击采访,是对客观事实进行由表及里的察看与思考活动,借以印证线索、搜集素材、获得第一手材料。现场观察的主要内容包括:(1)观察捕捉事物变动的态势,把握新闻事件的进程,要注意采录具体生动的情节。有些重大新闻事件具有突然性,记者赶赴现场时,事件本身已经过去,但仍然有迹可循,有象可察,记者可以从现场残余的细节中通过推断看出问题来。
(2)观察捕捉新闻事件发生现场的环境和气氛,捕捉典型的场景、细节和现场气氛信息,是体现新闻报道生动感人的关键环节。对于广播电视而言,对新闻事实感性地传达正是其传播优势所在,记者要注意发现和捕捉这种瞬间印象。
(3)观察捕捉最能表现事物特征的细节,人物的外表特征、动作以及情绪变化等。这些特征和细节往往包含着富有传播价值的信息。

网友评论

0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精彩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