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成考专升本每日一练《政治》3月13日专为备考2025年政治考生准备,帮助考生通过每日坚持练习,逐步提升考试成绩。
判断题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必须经历的起始阶段。
答 案:错
解 析:这种说法是片面的。(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具有特定内涵的概念。它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必须经历的起始阶段。(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特指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即从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21世纪中叶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的整个历史阶段。(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断包括两层涵义:①初级阶段的社会性质: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②我国现实中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程度: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
答 案:错
解 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经历的特定阶段。它标志着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特殊性。我国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一个长期的初级阶段,这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前提、现实国情和所处的国际环境和时代特点决定的。我国进入社会主义时,就生产力发展水平来说,还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这就决定了我国必须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经历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去实现别的许多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的工业化和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和现代化。因此,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不是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
单选题
1、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
- A: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
- B:应对气候变化、保障能源安全
- C: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 D:得道才能多助、合作才能共赢
答 案:C
解 析: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
2、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使经济建设真正转到依靠( )。
- A:科学研究和科技开发的轨道上来
- B:科研、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轨道上来
- C: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 D:科研、教育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轨道上来
答 案:C
解 析:科教兴国战略的主要内容是: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的指导下,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
多选题
1、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包含丰富的内容,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表现在()
- A: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 B: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
- C: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
- D: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
答 案:ABCD
解 析: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包含了丰富的内容,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第二,坚持物质能为人们的意识所反映,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同先验论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第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划清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物质观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界限。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2、社会存在属于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是社会实践和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它主要包括()
- A: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
- B:意识形态
- C:地理环境
- D:人口因素
答 案:ACD
解 析:社会存在属于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指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同时还包括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社会意识属于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人类精神生活要素的总和,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主观题
1、在实际工作中,只要善于抓住中心,抓住关键,集中全力解决它,就能把事情办好。
答 案:错误。(1)唯物辩证法认为,在复杂的事物发展过程中,同时包含着许多矛盾,其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叫作主要矛盾。它的存在和发展规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其他处于从属地位的矛盾叫作非主要矛盾,非主要矛盾处理得好与坏,影响着主要矛盾的解决。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首先必须抓关键,抓中心工作,但同时也要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照顾全局,做好其他工作。(2)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要善于抓住中心,抓住关键,集中力量抓好中心工作,这是对的,但是,抓住主要矛盾和解决主要矛盾,并不是要忽视非主要矛盾的解决,必须恰当处理好非主要矛盾,才能把事情办好。这是唯物辩证法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认为只抓主要矛盾就能把事情办好是不对的,是形而上学的一点论。
2、意识具有主观特性。
答 案:正确。 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但意识在形式上具有主观特性。主要表现在:意识只是客观事物的主观映象,而不是客观事物本身;意识的感性形式和理性形式都是人对主观世界所特有的反映形式;每个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都受到其自身的知识、经验、情感等主观状态的影响,因而对同一对象的反映具有个体意识的差异性或区别性;人的意识不仅反映世界上存在的东西,而且是能创造出世界上不存在的东西的主观观念。
论述题
1、根据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到2020年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时,必须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上取得重大进展。试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涵义,并说明如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答 案:(1)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在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通过采取法律、经济和行政等综合性措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收益,保障经济会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就是全社会都采取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消费方式,建立人与环境良性互动的关系。(2)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可以从下面三个方面着手:①要充分考虑人口承载力、资源支撑力、生态环境承受力,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
②要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率。坚持开发节约并重,节约优先,按照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的原则,在资源开采、生产消耗、废物产生、消费等环节上面逐步建立全社会的资源循环体系。
③要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建设生态文明。增加环保投入,健全环保监管体制,提高监管能力,加大执法力度。在全社会形成爱护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
2、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民族复兴的使命要靠奋斗来实现,人生理想的风帆要靠奋斗来扬起。试用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的原理,说明在个人成长中必须把远大理想和脚踏实地结合起来。
答 案:量变是指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是事物在原有性质的基础上,在度的范围内所发生的变化,质变是指事物性质的变化,是事物从一种状态向另一种状态的转变。量变与质变的关系是辩证的。(1)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没有量变的积累,质变就不会发生。(2)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
(3)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在总的量变过程中有部分质变;在质变过程中有旧质在量上的收缩和新质在量上的扩张。
(4)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的原理对于个人成长有重要指导意义。个人成长的过程也体现着量变和质变的关系。每个人都应该树立远大的理想和目标,这一理想和目标的实现就是个人成长中的质变。但这一质变的发生是以量变的积累为基础的,需要个人长期学习、反复实践,一步一个脚印地踏实苦干。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