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碳排放管理员每日一练《碳排放交易员》2月20日专为备考2025年碳排放交易员考生准备,帮助考生通过每日坚持练习,逐步提升考试成绩。
判断题
1、20纪中国年均气温升高了0.5-0.8℃;年均降水量变化趋势不明显,但区域降水量变化波动较大。
答 案:对
2、按照国际上的测算,到2030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大约为80—90亿吨。如果不采取措施,中国一个国家就可能要超过全球的增量。
答 案:对
3、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机构和全国碳排放权交易机构应当遵守国家交易监管等相关规定,建立风险管理机制和信息披露制度,制定风险管理预案,及时公布碳排放权登记、交易、结算等信息。
答 案:对
4、从世界各国发展低碳经济的经验可以看到绝对的脱钩不容易达到的,而相对脱钩是可以实现的
答 案:对
单选题
1、人类社会已对地球平均气温升高限值达成共识,数值是多少()
- A:1℃
- B:2℃
- C:3℃
- D:4℃
答 案:B
2、从终端用能角度看,能源消费最大的三个部门是
- A:交通、工业和农业
- B:交通、农业和建筑
- C:工业、交通和建筑
- D:工业、农业和建筑
答 案:C
3、气候变化问题从科学议程向国际政治议程的真正转变始于。
- A:1989年的海牙会议
- B:1989年的联合国大会第49届会议
- C:1979年的日内瓦气象会议
- D:1988年的多伦多会议
答 案:D
4、碳排放权交易坚持()引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和诚信原则
- A:企业
- B:国家
- C:政府
- D:地方
答 案:C
多选题
1、目前,对“低碳排放”的理解有不同的角度,主要基于以下()三种原则。
- A:国际合作原则
- B:国际公平原则
- C:人际公平原则
- D:投入与产出
答 案:BCD
2、低碳经济发展的建议是?
- A:弄清底数
- B:制定规划
- C:技术创新
- D:引导消费
答 案:ABCD
3、为实现“十二五”节能减排的约束性目标,需坚持的基本原本()。
- A:强化约束,推动转型
- B:控制增量,优化存量
- C:完善机制,创新驱动
- D:分类指导,突出重点
答 案:ABCD
4、碳锁定的不利后果包括()。
- A:“以大为美”, 追求规模效应
- B:形成产业垄断
- C:造成社会对可耗竭的化石能源依赖
- D:导致价值单一化
答 案:ABCD
主观题
1、在国家政府工作报告中,“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被列为2021年重点任务之一。碳达峰是指某一个时刻,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历史最高值,之后逐步回落。碳中和是指通过某些措施,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量,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短期和中长期的关系,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图9为预测碳排放量与时间变化的关系。
读图,从时间角度描述如何实现预测碳达峰到碳中和的目标,并提出减少碳排放量的企业措施。
答 案:2031 年-2045 年:快速降低碳排放;2046年-2060 年:深度脱碳,实现碳中和。 措施:①要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控制化石能源总量,着力提高利用效能,实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 ②要提高重点行业领域减污降碳意识,工业领域要推进绿色制造,建筑领域要提升节能标准,交通领域要加快形成绿色低碳运输方式。 ③要推动绿色低碳技术实现重大突破,抓紧部署低碳前沿技术研究,加快推广应用减污降碳技术,建立完善绿色低碳技术评估、交易体系和科技创新服务平台。
2、某水泥熟料企业属于控排企业,生产线规模为 2000吨/天,依照核准文件其产能为70万吨。今年水泥熟料行情较好,产量为80万吨,排放量71万吨。企业从主管部门获得的免费配额比例为97%,二级市场配额平均价格为15元/吨。熟料生产线规模4000吨/天(含)2000(含)-4000 吨/天2000 吨/天以下基准值(吨CO2/吨熟料) 0.893 0.937 0.950
请回答如下两个问题(请列出具体步骤,包括计算过程):
(1)根据实际产能企业可获得的免费配额是多少?配额是短缺还是富余?
(2)若企业生产量上限被修改为生产线产能的 1.1 倍,可获得的免费配额是多少?配额是短缺还是富余?配额成本是多少?
答 案:(1)免费配额:800000*0.937*0.97=727112吨
配额-排放量=727112-710000=17112 吨
配额有富余
(2)免费配额:700000*1.1*0.937*0.97=699845.3吨
配额-排放量=699845.3-710000= -10154.7吨
即配额短缺 10154.7吨
配额成本=10154.7*15=152320.5元
3、日本低碳技术的研发方向和投入主要集中在五个方面()、超时空能源利用技术、信息生活空间创新技术、交通技术、半导体元器件技术
答 案:超燃烧系统技术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