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辅警协警每日一练《法律基础知识》2月10日专为备考2025年法律基础知识考生准备,帮助考生通过每日坚持练习,逐步提升考试成绩。
判断题
1、投放虚假的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其投放的危险物质一定是虚假的,且产生的后果是扰乱公共秩序,引起定范围内民众的恐慌,但还没有严重扰乱公共秩序,否则,就构成了犯罪。
答 案:对
2、坚决反对和克服特权思想、衙门作风、霸道作风,坚决反对和惩治粗暴执法、野蛮执法行为。对司法领域的腐败零容忍,坚决清除害群之马。
答 案:对
3、伪造、隐匿、毁灭证据或者提供由假证言、流报案情,影响行政执法机关依法办案,成当依法给予治 安管理处罚。
答 案:对
4、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神圣不受侵犯。
答 案:错
5、人民警察在办理治安案件过程中,本人或者其近亲属与本案有利害关系的,可以申请回避。
答 案:对
6、管理国籍事务,是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的法定职责。
答 案:对
解 析:《人民警察法》第6条规定:“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按照职责分工,依法履行下列职责……(九)管理户政、国籍、入境出境事务和外国人在中国境内居留、旅行的有关事务……”据此,本题说法正确。
7、只有公安机关才是治安管理处罚的实施机关。
答 案:对
8、人民警察在非工作时间,遇有不属于其所从事警种的具体职责范围内的紧急情况,可以不履行职责。
答 案:错
单选题
1、以下关于自首,表述不正确的是()。
- A: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
- B: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 C: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以自首论
- D:只要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就是自首
答 案:D
2、能够灼伤皮肤引起表层红肿、腐烂,误食则会迅速破坏肠胃等组织器官,严重的可在短时间内导致死亡的物质是()。
- A:爆炸性物质
- B:有机剧毒物品
- C:放射性物质
- D:腐蚀性物质
答 案:D
3、 下列行为不构成违反治安管理的招摇撞骗行为的是( )。
- A:工商干部蒋某冒充海关人员进行招摇撞骗活动
- B:某企业职工冒充工商干部进行招摇撞骗活动
- C:小学老师韩某冒充中央电视台记者进行招摇撞骗活动
- D:市场监督管理局一般干部孙某在同学聚会的酒宴上谎称自己是处长
答 案:D
解 析:《治安管理处罚法》第51条规定:“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或者以其他虚假身份招摇撞骗的,处五曰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冒充军警人员招摇撞骗的,从重处罚。”据此,招摇撞骗的表现方式为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或者以其他虚假身份,D项孙某本身就属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一般干部,只是为了面子谎称自己是处长,不符合招摇撞骗的特征。
4、 甲驾驶车辆途中被交通辅警拦住检查,甲为逃避检查突然发动汽车夺路而逃,交通辅警抓住汽车的倒车镜不放,甲为摆脱交通辅警在疾驶后突然急刹车,交通辅警被摔倒地,头部着地死亡。甲造成交通辅警的死亡属( )。
- A:直接故意
- B:间接故意
- C:过于自信的过失
- D:疏忽大意的过失
答 案:B
解 析:《刑法》第14条规定:“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本题中,甲并不直接希望交通辅警摔死,所以不是直接故意。甲为摆脱交通辅警,故意在疾驶后突然急刹车,明知这种情形非常危险,但是甲采用放任的心态,属于间接故意。
5、下列哪些情形不应减轻处罚或者不应不予处罚?()
- A:有立功表现的
- B:出于他人威胁或者诱骗的
- C:主动消除或者减轻违法后果,并取得被侵害人谅解的
- D:过失违反治安管理的
答 案:D
6、治安案件应当坚持()的原则
- A:惩治与宽大相结合
- B:打击与教育相结合
- C:教育与处罚相结合
答 案:C
7、取保候审的期限最长不得超过()个月。
- A:3
- B:6
- C:9
- D:12
答 案:D
解 析:《刑事诉讼法》第77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12个月,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6个月。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对于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限届满的,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应当及时通知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人和有关单位。
8、行政机关公务员依法履行职务的行为受()保护,非因法定事由,非经法定程序,不受处分。
- A:社会
- B:公安机关
- C:法律
- D:群众
答 案:C
多选题
1、安全防范的实施途径有()。
- A:人员控制
- B:物品控制
- C:空间控制
- D:时间控制
答 案:ABCD
2、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妙的定位,加快建立()的住房制度,让金体人民住有所居。
- A:多主体供给
- B:多渠道保障
- C:租购并举
- D:多部门监管
答 案:ABC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公安机关在实施行政处罚时,人民警察不得少于两人
- B:人民警察对査获或者到案的违法嫌疑人应当进行安全检査,安全检査不需要开具检査证
- C:公安机关在调査取证时,应当向被调査取证人员表明执法身份
- D:对行为举止失控的醉酒人.可以使用警械进行约束
答 案:BC
4、人民警察的权利是()权利的重要组成部分.
- A:国家行政
- B:刑事司法
- C:国家法律
- D:刑事判定
答 案:AB
5、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规定,人民警察的政治纪律主要有()。
- A:不得散布有损国家声誉的言论
- B:不得参加旨在反对国家的集会、游行、示威活动
- C:不得参加任何社会团体
- D:不得参加罢工
答 案:ABD
6、加强人大对立法工作的组织协调,健全立法()机制,健全向下级人大征询立法意见机制,建立基层立法联系点制度,推进立法精细化。
- A:起草
- B:论证
- C:协调
- D:审议
答 案:ABCD
7、程序公正具有以下哪几个方面的含义?()
- A:以实现实体公正为目标
- B:充分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 C:克服执法者的随意性
- D:确保执法者的威严
答 案:ABC
8、 下列属于警械的是( )。
- A:手铐
- B:枪支
- C:警棍
- D:特种防暴枪
- E:弹药
答 案:ACD
解 析:《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第3条规定:“本条例所称警械,是指人民警察按照规定装备的警棍、催泪弹、高压水枪、特种防暴枪、手铐、脚镣、警绳等警用器械”,故选A项、C项、D项;所称武器,是指人民警察按照规定装备的枪支、弹药等致命性警用武器。
主观题
1、职务犯罪的主体是什么?
答 案:职务犯罪的主体在我国法律中规定:一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二是国有公司、企事业单位中的国家工作人员、三是人民团体中的工作人员、四是受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的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
2、我国《立法法》规定,行使国家立法权的国家机关是()
答 案: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
3、我国现行宪法的基本原则?
答 案:(1)一切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原则。 (2)保障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原则。 (3)民主集中制原则。 (4)社会主义法制原则。
4、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在办理治安案件时,对涉及的(),应当予以保密。
答 案:商业秘密
5、人民警察违法使用警械、武器,造成不应有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
答 案:行政处分
6、你是一单位的工作人员,有一个上访者说有事要跟你们领导谈,见不到领导他就不走,而此时领导又在外地开会,临走时嘱咐过没有重大事件不要找他,这时你怎么处理这个事?
答 案:(1)热情接待上访者。让座,倒水。
(2)向上访者耐心解释,领导到外地开会研究抗震救灾问题去了。(或研究农村小学危房改造问题,在道德上博取上访者的认同)大约一个星期后能回来。
(3)细致了解上访者的情况,做好详细记录,并留下上访者的电话。领导没回来期间,也要及时和上访者沟通。
(4)等领导回来后,及时向领导汇报,并听从领导的指示,给上访者打电话,切实解决群众的问题。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