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基职教网:包含各种考证等职教知识

网站首页

您的位置:首页 职业资格电工 → 2025年02月08日电工每日一练《高压电工(安监局)》

2025年02月08日电工每日一练《高压电工(安监局)》

2025/02/08 作者:匿名 来源:本站整理

2025年电工每日一练《高压电工(安监局)》2月8日专为备考2025年高压电工(安监局)考生准备,帮助考生通过每日坚持练习,逐步提升考试成绩。

判断题

1、对于没有总降压变电所和高压配电所的用电区变电所或小型用户降压变电所,在变压器高压侧必须配置足够的高压开关设备以便对变压器控制和保护。()

答 案:对

解 析:对于没有总降压变电所和高压配电所的用电区变电所或 小型用户降压变电所,在变压器高压侧必须配置足够的高压开关设备以便对变压器控制和保护。

2、规程规定当系统短路时,电缆导体的最高允许温度3KV及以下交流聚氯乙烯绝缘电缆不宜超过175℃。

答 案:错

解 析:规程规定当系统短路时,电缆导体的最高允许温度3KV及以下交流聚氯乙烯绝缘电缆不宜超过250℃。

3、只有当工作电源断路器跳闸后,备用电源自动投入装置才动作投入备用电源。()

答 案:对

解 析:只有当工作电源断路器跳闸后,备用电源自动投入装置才动作投入备用电源。

4、电压互感器二次侧的额定电压为100V。

答 案:对

5、液压操作机构是利用液压油的压力传递介质,完成断路器的合闸或分闸的。

答 案:对

单选题

1、中性点不接地的电力系统中,用电设备的绝缘水平应按()考虑。

  • A:相电压
  • B:线电压
  • C:2倍相电压

答 案:B

解 析:中性点不接地的电力系统中,用电设备的绝缘水平应按线电压考虑。

2、在电流保护中既具有反时限特性的感应元件,又有电磁速断元件的继电器为()型继电器。

  • A:DL-11
  • B:DZ-17/110
  • C:GL-11
  • D:DX-11

答 案:C

解 析:GL-11型继电器既具有反时限特性的感应元件又有电磁速断元件。

3、全电路欧姆定律表明,在闭合回路中,电流的大小与电源电动势( ),与整个电路的电阻成反比。

  • A:成正比
  • B:成反比
  • C:正弦规律 正确

答 案:A

4、变压器一次绕组力口额定电压,二次绕组带负载运行时,二次电压大小将随()和负载功率因数大小的改变而改变。

  • A:空载损耗
  • B:励磁阻抗大小
  • C:负载电流大小

答 案:C

解 析:变压器一次绕组力口额定电压,二次绕组带负载 运行时,二次电压大小将随负载电流大小和负载功率因数大小的改变而改变。

5、母线送电操作时,电压互感器应()投入。

  • A:最先
  • B:延时
  • C:最后

答 案:A

解 析:母线送电操作时,电压互感器应最先投入。

多选题

1、触电事故的主要原因有()。

  • A:设备不符合安全要求
  • B:违章作业
  • C:缺乏电气安全常识
  • D:乱接乱挂

答 案:ABC

解 析:触电事故的主要原因有设备不符合安全要求、违章作业、缺乏电气安全常识

2、变压器稳定温升的大小与变压器周围环境的温度无关,与()相关。

  • A:变压器绕组的排列方式
  • B:变压器的损耗
  • C:变压器的散热能力
  • D:变压器的吸湿器吸收空气中的水分

答 案:BC

3、某厂电工蔡某在车间操作摇臂钻床时,由于旁边有一台轻便型交流弧焊机影响其操作,蔡某在跨越电焊机准备合钻床电源开关时,因为强烈的电弧光影响了视线,使后脚跟碰触到电焊机裸露的电源线螺丝造成触电身亡。造成事故的原因是()。

  • A:电焊机裸露电源线螺丝,未装设防护罩,违反安全规定
  • B:用电场所管理不良,作业场地与通道危险性增高
  • C:蔡某工作时未戴绝缘手套
  • D:蔡某不应跨越电焊机

答 案:ABD

解 析:造成事故的原因有电焊机裸露电源线螺丝,未装设防护罩,违反安全规定,用电场所管理不良,作业场地与通道危险性增高,蔡某不应跨越电焊机

4、防止雷电冲击波侵入室内的方法有()。

  • A:建筑物上方安装避雷针
  • B:架空线入户处安装避雷器
  • C:架空线入户处绝缘予铁脚接地
  • D:金属管线入户处管道直接接地
  • E:将建筑结构钢筋与避雷带连接起来

答 案:BCD

解 析:防止雷电冲击波侵入室内的方法有架空线入户处安装避雷器、架空线入户处绝缘予铁脚接地、金属管线入户处管道直接接地。

5、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内容()。

  • A:爱国守法
  • B:明礼诚信
  • C:团结友善
  • D:勤俭自强
  • E:敬业奉献

答 案:ABCDE

网友评论

0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精彩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