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基职教网:包含各种考证等职教知识

网站首页

您的位置:首页 公务员类辅警协警 → 2025年01月26日辅警协警每日一练《法律基础知识》

2025年01月26日辅警协警每日一练《法律基础知识》

2025/01/26 作者:匿名 来源:本站整理

2025年辅警协警每日一练《法律基础知识》1月26日专为备考2025年法律基础知识考生准备,帮助考生通过每日坚持练习,逐步提升考试成绩。

判断题

1、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可以根据侦查犯罪的需要,自行决定采取技术侦察手段,以增强对刑事犯罪的准确打击。

答 案:错

2、某县公安机关在对一起抢夺案件侦查时,犯罪嫌疑人王某提出,侦查人员江某是被害人的邻居,要求其回避。在回避决定作出前,江某不能停止侦查工作。

答 案:对

解 析:《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36条规定,在作出回避决定前,申请或者被申请回避的公安机关负责人、侦查人员不得停止对案件的侦查。作出回避决定后,申请或者被申请回避的公安机关负责人、侦查人员不得再参与本案的侦查工作。

3、非法拦截或者强登、扒乘机动车、船舶、航空器以及其他交通工具,影响交通工其正常行驶的,应该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答 案:对

4、人民警察个人或者集体在工作中表现突出,有显著成绩和特殊贡献的,给予奖励。奖励分为:嘉奖、三等功、二等功、一等功、授予光荣称号。

答 案:错

解 析:《人民警察法》第31条规定:“人民警察个人或者集体在工作中表现突出,有显著成绩和特殊贡献的,给予奖励。奖励分为:嘉奖、三等功、二等功、一等功、授予荣誉称号。对受奖励的人民警察,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可以提前晋升警衔,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题干“授予光荣称号”表述不当,应为“荣誉称号”,故本题说法错误。

5、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的相同点就是都预见到结果必然发生()

答 案:错

解 析:间接故意是预见了危害结果的可能性,而非必然性。

6、人民警察不得违法实施处罚或者收取费用。

答 案:对

7、建立宪法宣誓制度,凡经人大及其常委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正式就职时公开向宪法宣誓。

答 案:对

8、根据《行政处罚法》的规定,受他人胁迫实施违法行为应当依法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

答 案:对

解 析:《行政处罚法》第27条第1款规定:“当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依法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二)受他人胁迫有违法行为的……”

单选题

1、 甲区公民季某在乙区违法,乙区公安分局丙派出所对其处以30元罚款,李某不服,向乙区公安分局提出复议申请,乙区公安分局决定对李某处以100元罚款,李某欲提起诉讼,应( )。

  • A:以丙派出所为被告,向乙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 B:以丙派出所为被告,向甲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 C:以乙区公安分局为被告,向乙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 D:以乙区公安分局为被告,向甲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答 案:C

解 析:《行政诉讼法》第26条第2款规定:“经复议的案件,复议机关决定维持原行政行为的,作出原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和复议机关是共同被告;复议机关改变原行政行为的,复议机关是被告。”本案中,李某不服,向乙区公安分局提出复议申请,乙区公安分局决定对李某处以100元罚款,复议机关改变原行政行为,因此复议机关是被告,排除A项和B项。第18条第1款规定:“行政案件由最初作出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经复议的案件,也可以由复议机关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本案经过了复议,因此,可以由作出原行政行为的机关所在地丙区人民法院管辖,也可由复议机关所在地乙区人民法院管辖,故C项正确。

2、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在()内没有被公安机关发现的,不再处罚。

  • A:六个月
  • B:九个月
  • C:一年
  • D:二年

答 案:A

3、 下列人民警察对犯罪分子使用警械、武器说法错误的是( )。

  • A:当犯罪分子失去继续实施犯罪的能力时,应当立即停止使用武器
  • B:对于正在进行持枪抢劫的孕妇可以使用武器
  • C:犯罪分子停止实施犯罪,服从人民警察命令的,应当立即停止使用武器
  • D:民警使用武器之前,必须先予以警告

答 案:D

解 析:《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第11条规定:“人民警察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立即停止使用武器:(一)犯罪分子停止实施犯罪,服从人民警察命令的;(二)犯罪分子失去继续实施犯罪能力的。”故A项、C项正确,不当选。第10条规定:“人民警察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使用武器:(一)发现实施犯罪的人为怀孕妇女、儿童的,但是使用枪支、爆炸、剧毒等危险物品实施暴力犯罪的除外……”孕妇持枪抢劫的可以使用武器,故B项正确,当选。第9条第2款规定:“人民警察依照前款规定使用武器,来不及警告或者警告后可能导致更为严重危害后果的,可以直接使用武器。”因此,并非使用武器前都必须予以警告,故D项错误,当选。

4、下列关于公民、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说法错误的是()。

  • A: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始于成立,终于消灭
  • B: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的,能够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的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 C:年满18周岁且精神正常的人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 D:精神病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答 案:D

解 析:精神病人分为两种,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所以该题选D。

5、盲人或者又聋又哑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可以()处罚。

  • A:免予
  • B:从轻
  • C:减轻
  • D:从轻、减轻或者不予

答 案:D

6、周某喝完酒后骑车去商场买东西,从商场出来后,周某听见有人说:“你车胎没气了。”周某低头看车胎有气,随与提醒人(郑某)争吵并厮打在一起。民警张某正在执勤中,见状即上前将周某抱住,并说:“我是派出所的,别激动”。周某想要挣脱,张某便将周某的腰带抽出,将其左手套住,正欲套右手时,周某向反方向用力,失去平衡,头部着地倒下,张某遂将周某送至医院。经鉴定,周某是神经萎缩。周某于是向公安局提出赔偿请求。关于本案说法正确的是()。

  • A:民警张某在执行职务过程中造成周某伤害,公安机关应当承担侵权赔偿责任
  • B:民警张某的行为是正当的职权行为,不具有违法性
  • C:周某的身体伤害与民警张某的行为之间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所以公安机关应当承担相应赔偿责任
  • D:如果公安机关逾期不予赔偿,周某只能向上级机关申请复议

答 案:B

解 析:《国家赔偿法》第2条第1款规定:“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行使职权,有本法规定的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情形,造成损害的,受害人有依照本法取得国家赔偿的权利。”我国国家赔偿确立的是违法归责为主,以结果归责原则为补充的多元化归责原则,要求国家承担赔偿责任的行为必须是执行职务中的违法行为。本案中民警张某执勤过程中制止厮打行为是行使职权的正当行为,不具有违法性,因此受害人无权请求国家赔偿。

7、对吸食、注射毒品成瘾的,除依法予以治安管理处罚外,()。

  • A:还应当依法予以强制戒毒
  • B:还可以予以强制戒毒
  • C:还应当依法予以收容教育
  • D:还可以依法予以收容教育

答 案:A

8、党员受到开除党籍处分,()内不得重新入党。另有规定不准重新入党的,依照规定。

  • A:五年
  • B:四年
  • C:三年
  • D:二年

答 案:A

多选题

1、下列有关询问迎法嫌疑人的做法的是()。

  • A:A县公安局将家住在邻县到A县出差的违法嫌疑人甲传唤到公安局洵问
  • B:某县公安局将在B县的述法嫌疑人乙传唤到B县其居住的街道办事处洵问
  • C:某县公安局未办传唤手续就到邻县的证法嫌疑人丙家中对丙询问
  • D:A县公安局到家住在邻县在A县工作的违法嫌疑人丁的单位询问丁

答 案:ABCD

2、取保候审保证人的条件是()

  • A:与本案无牵连
  • B:有能力履行保证义务
  • C:享有政治权利,人身自由未受到限制
  • D:有固定的住处和收入

答 案:ABCD

3、公安机关负责人、侦査人员有()情形之一的,应当自行回避,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也有权要求他们回避。

  • A:是本案的当事人的哥哥
  • B:本人的妹妹和木案有利害关系
  • C:是本案的证人
  • D:接受过本案当事人的宴请,可能影响公正处理

答 案:ABCD

4、具有下列()情形的,不追究刑事责任,已经追究的,应当撤销案件,或者不起诉,或者终止审理,或者宣告无罪。

  • A: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
  • B:被告人患有严重疾病,不能随时讯问和审判的
  • C:被告人死亡的
  • D:原来颁布的刑事法律认为是犯罪,而现行法律认为不是犯罪的

答 案:ACD

5、甲是一起案件的目击者。公安机关对甲进行询问。侦査人员的下述哪种做法符合《刑事诉讼法》规定?()

  • A:通知甲去某五星级宾馆提供证人证言
  • B:通知甲去公安局提供证人证言
  • C:到甲的単位询问甲
  • D:到甲的住处询问甲

答 案:BCD

6、侦査人员在侦査聚众斗殴案时,找到了现场的目击证人甲、乙、丙,下列程序错误的是()。

  • A:询问未成年人甲时可以通知其父母到场
  • B:为打消乙的顾虑.使其积极作证,侦査人员带乙到其家中进行询问并制作笔录
  • C:为取得证词,侦査人员委托未成年人甲的老师代为询问
  • D:为了全面了解案情,侦査人员将甲、乙、丙3人召集在一起回忆案发经过

答 案:CD

7、道路上的治安问题,具有()特点.

  • A:突发性
  • B:移动性
  • C:群体性
  • D:政治性

答 案:ABC

8、下列哪些情况,应当变更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措施?()

  • A:某甲涉嫌抢劫罪,应当逮捕因患有严重疾病而取保候审的,其病已痊愈
  • B:某乙涉嫌组织卖淫罪应当逮捕,但因怀孕被取保候审,人流手术出院后
  • C:某丙因故意杀人,但证据不符合报捕条件而被取保候审,期间多次恐吓证人
  • D:某丁因涉嫌合同诈骗,应当逮捕但证据不足而被取保候审,期间,其保证人不能继续承担保证义务

答 案:AC

主观题

1、对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人,公安机关传唤后应当及时询问查证,询问查证的时间最长不得超过()

答 案:24小时

2、现行《宪法》规定,公民的()不受侵犯。

答 案:合法的私有财产

3、违法行为人()内因同类违法行为受到、2次以上公安行政处罚的,应当从重处罚。

答 案:1年

4、某人使用针管注射毒品被查获,其注射针管属()。

答 案:作案工具

5、老同事当众严厉的批评你服务意识不强,你会怎么看?

答 案:(1)面对老同事的批评,我会虚心接受,当场道歉。
(2)老同事批评我也是对我的爱护,说明老同事对工作非常认真负责,我因有这样的同事而感到荣幸。
(3)我会认真反省自己,查找原因,如果是自己工作做的不到位,那么要加强学习,强化服务意识,多向领导和老同事请教,加强与同事的沟通交流。如果是自己的工作方式和方法的问题,要改变工作方式,学习老同事的工作经验,做好本职工作,和谐同事关系。赢得领导的信任,同事的尊敬。
(4)如果是老同事误会了我,我会在恰当的时间、地点婉转的表达我的意思和感谢,增进彼此的了解,为以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6、全国人民代表大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副委员长连续任职不得超过()届。

答 案:两

网友评论

0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精彩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