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每日一练《广播电视基础知识》1月22日专为备考2025年广播电视基础知识考生准备,帮助考生通过每日坚持练习,逐步提升考试成绩。
判断题
1、对于论坛、社区、博客、微博等来自互联网上的内容,可以作为消息来源直接引用。
答 案:错
2、判断报道是否侵犯公民的个人权利的一种重要依据是,是否与公共利益相关。
答 案:对
3、著作权中的广播权,就是指以无线方式公开广播或者传播作品的权利。
答 案:错
单选题
1、数字电视信号指亮度、彩色、声音信号的参数变化,用()表示。
- A:十进制数字
- B:二进制数字
- C:虚拟制式
- D:模拟制式
答 案:B
解 析:数字电视(DTV:DigitalTeleviSion)是指采用数字技术将活动图像和声音等信号加以处理、压缩、编码,经存储或实时广播后,供用户接收、播放的电视系统。系统的各个环节,包括从演播室节目制作,到处理、传送、存储准输,直至接收、显示等过程都采用数字信号。数字电视信号指亮度、彩色、声音信号的参数变化,用二进制数字表示。
2、广播节目中,应尽量将书面语转成口头语,用复音词替代单音词,用白话文替代文言文,用通俗语替代专业语。以下做法正确的是()。
- A:用“立即”替代“马上”
- B:用“曾”替代“曾经”
- C:用“打针”替代“注射”
- D:用“不及”替代“比不上”
答 案:C
解 析:电视新闻具有瞬间性和易逝性,不容观众仔细琢磨,要引起人们的感情共鸣,使人看后留下印象,解说词就要写得通俗易懂,因此要尽量少用书面语言和文言词语,而要力求做到语言的生活化和口语化,充分吸收群众口语中生动、活泼、流畅的成分。C项,“打针”是通俗语,“注射”是专业语。
3、“暗示人生修养,唤起服务精神,力谋社会改造”的办报宗旨出自()。
- A:邹韬奋
- B:徐宝璜
- C:范长江
- D:邵飘萍
答 案:A
解 析:1926年10月,原《生活》周刊主编转入银行界任事,《生活》周刊改由邹韬奋担负编辑责任。邹韬奋以犀利之笔,力主正义舆论,抨击黑暗势力。其办报宗旨为“暗示人生修养,唤起服务精神,力谋社会改造”。
多选题
1、关于事实和新闻的关系,正确的表述是()。
- A:事实是本源,新闻是派生的
- B:事实在先,新闻在后
- C:事实第一性,新闻第二性
- D:新闻是对事实的报道
答 案:ABCD
解 析:事实是新闻的本源,新闻的内容和形式都离不开事实。从内容来说,新闻是必须以事实为根据的真实信息;从形式来说,新闻必须用事实说话。有了事实的发生、变动,才有新闻;没有事实,就没有新闻。新闻是通过真实地报道事实来完成自己使命的。与事实相比,新闻是派生的。事实在先,新闻在后。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明确这一理论观点,正确处理新闻报道中事实和思想观点之间的关系,是对新闻工作者的一项基本要求。
2、党的十八大报告全面阐述了的基本内涵。()
-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
-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答 案:BCD
3、关于我国宪法对领土的效力,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领土包括一个国家的陆地、河流、湖泊、内海、领海以及它们的底床、底土和上空(领空)
- B:领土是国家的构成要素之一,是国家行使主权的空间,也是国家行使主权的对象
- C:《宪法》在国土所有领域的适用上无任何差异
- D:《宪法》的空间效力及于国土全部领域,是由主权的唯一性和不可分割性决定的
答 案:ABD
解 析:解析A、B项:领土包括一个国家的陆地、河流、湖泊、内海、领海以及它们的底床、底土和上空(领空),是主权国管辖的国家全部疆域。领土是国家的构成要素之一,是国家行使主权的空间,也是国家行使主权的对象。国家在确定的领土范围内行使主权,包括对领土范围内的一切人物事行使管辖权和对领土内的资源享有永久的所有权,这是由国家领土主权的性质决定的。所以AB项正确。D项:任何一个主权国家的宪法的空间效力都及于国土的所有领域,这是主权的唯一性和不可分割性所决定的,也是由宪法的根本法地位所决定的。所以D项正确。C项:由于宪法本身的综合性和价值多元性,宪法在不同领域的适用上是有所差异的。例如,在不同的经济形态之间、在普通行政区和民族自治地方之间当然有所区别,但这种区别绝不是说宪法在某些区域有效力而有些区域没有效力。所以C项错误。综上所述,本题答案为ABD。
主观题
1、简答广播电视的传播特点。
答 案:(1)广播的传播特点主要有:①传播迅速,信息量大。②听众广泛,覆盖面广。③声情并茂,参与性强。④转瞬即逝,不易保存。⑤线性传播的选择性差。(2)电视传播的特点主要有:①信息符号视听兼备,声像互动,可以传递比其他媒介更多的信息。②长于再现,重构时空,现场感强烈。③时效性强。④在传播劣势上,同广播一样,电视也存在转瞬即逝,不易保存,信息选择性差的劣势。
2、有种观点认为,电视新闻主要靠画面图像来传递信息,你怎么理解?
答 案:电视传播的优势在于提供视听兼备的多元信息符号。与其他媒介比较,电视可以通过影像更真实地再现,画面的直观性形成强烈的现场感。但是,另一方面又会由此把电视画面视为感性符号形式,不具备抽象性和概括性,长于展示而拙于阐释。因此,我们倾向于广义地理解电视画面,它不仅包括影像、同期声,还包括通过电视新闻后期编辑而加入的解说、音乐、其他声音,包括画面文字、图表、插入字幕、滚动字幕等。电视新闻画面不仅仅是现场的活动影像,通过声音文字的综合作用,电视新闻节目同样可以揭示深刻的内容,可以形成新闻评论。
3、越是好的新闻就越善于在内容上贯彻自己的意见,也越是能在形式上隐蔽自己的意见。
答 案:这一观点是正确的,是关于新闻客观性与倾向性关系的正确描述。(1)客观是新闻报道的生命,坚持新闻的客观性原则是新闻报道自身特性的要求,是受众接受权利的需要,也是媒体自身生存的要求。但是新闻的客观性并不表示所有的事实都可以成为新闻,新闻报道必须加以选择,有选择就有倾向。(2)刘少奇同志曾说:“新华社的新闻必须是客观的、真实的、公正的、全面的,同时必须是有立场的。”可见,新闻的客观性与倾向性是相辅相成的,它们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客观性是倾向性的基础,倾向性寓于客观性之中。(3)新闻报道最忌讳用观念形态的语言去表达,但倾向性是观念形态的东西,这就要求我们在新闻报道中,应尽可能做到客观叙述事实,避免主观说教,要通过对新闻事实的选择与组织来表达报道者的立场和观点,把倾向性寓于客观性之中。
论述题
1、党的十八大决定,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全党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请结合新闻战线宣传工作实际,论述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内容和意义。
答 案:群众路线思想的内涵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1)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内容
群众路线思想在当前新闻工作中的主要内容和表现形式有“三贴近”原则的学习和走转改活动落实:
①“三贴近”原则
新闻宣传和新闻改革要坚持和落实“三贴近”原则,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a.贴近实际,就是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真实反映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使宣传思想工作更加具体实在、扎实深入;
b.贴近生活,就是深入到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中,把握社会主流,从生活中挖掘生动事例,使宣传思想工作更加入情入理,富有生活气息;
c.贴近群众,就是以人为本,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使宣传报道更好地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②走转改
走转改是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的简称,进一步落实新闻报道三贴近要求、增强新闻宣传吸引力感染力、加强新闻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更加落实了群众路线在新闻工作中的贯彻。
(2)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意义
①群众观点是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群众立场是决定我们党的性质的根本政治问题,也是决定新闻工作性质的根本政治问题。群众立场要求新闻工作始终站在人民立场上,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说话。坚持三贴近,坚持群众路线,保证新闻信息真实准确,增强新闻宣传的吸引力、感染力。
②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能更好地履行新闻工作服务党和国家大局、服务人民群众的宗旨,加深对基本国情的理解,加深对党和国家政策的理解,对人民群众生活状态的理解,把握正确舆论导向。
③有利于推进新闻改革创新,把镜头和话筒更多地对准基层,充分发挥新闻媒体联系党和人民的纽带作用,多用贴近群众的生动事例,多用群众生动活泼的语言,多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真实反映社情民意。
④促进新闻工作让群众满意。要把人民群众满意作为评价检验新闻工作的第一标准,把群众意见作为衡量新闻工作长短优劣的最好尺子,新闻作品的评选评比注重群众感觉,增加群众的话语权、评判权,让新闻工作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的检验。
2、信息传播网络化、数字化对广播电视新闻工作有哪些影响?广播电视媒体应如何应对?
答 案:(1)信息传播网络化、数字化对广播电视新闻工作的积极影响电视台信息化、数字化和网络化的实现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广播电视业务、通信业务和计算机业务的一体化发展,使三者之间相互渗透,共同发展。同时,电视台的信息化、数字化和网络化不仅能够将来自专门制作公司和信息公司的节目内容传播出去,而且能够将家庭或个人通过简单的摄录方式而获得的节目或信息实现共享,这使得节目和信息的内容更加丰富和多样化。此外,电视台的数字化能够使电视通道真正实现图像、声音和数据等资源的组合,使人们的工作效率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科技的变革也扩大了广播电视行业的应力范围,增加了广播电视行业的收益。
(2)信息传播网络化、数字化环境下广播电视新闻面临的困境
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带动信息传播方式的优化创新,而网络媒体等各种新型媒体的快速发展,使广播电视新闻的生存与发展受到影响,广播电视新闻生存与发展的局限性愈发明显。电视新闻面临新的挑战,具体内容包括:
①时效性滞后
传播日常生活中的热点话题与新鲜事是广播电视新闻的主要功能。新媒体环境下,网络媒体与移动端媒体等各种新媒体在信息传播方面的优势让广播电视新闻的时效性滞后这一缺陷更加突出,传统的广播电视新闻的生存与发展受到新媒体的冲击。
②互动性不足
网络媒体与移动端媒体等新媒体的发展,给人们接收与交流热点新闻与话题提供了平台,信息传播的互动性更强,互动方式更加多样化。与新媒体相比,传统的广播电视新闻在传播新闻信息时与受众缺乏互动、交流,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无法及时掌握受众对新闻信息的接收情况,受众没有反馈渠道,广播、电视缺少相应的互动平台,与受众的互动不足。
③创新性不足
在融媒体时代发展背景下,传统广播电视新闻却仍然停留在原地,缺少了创新的构思和内容,大部分广播电视新闻还是以时政新闻、民生新闻为主,新闻内容及形式单一化,存在非常严重的媒体同质化现象。同时,在传统的广播电视新闻当中充斥着大量的空话和套话,受众感觉味同嚼蜡,很容易造成受众疏离的情况。
(3)信息传播网络化、数字化环境下广播电视新闻创新发展策略
①坚持应用互联网思维谋发展
互联网信息技术不仅改变了传统媒体的生产内容、生产方式和生产渠道,同时也改变了传统媒体的思维方式。广播电视台需要在发展过程中,积极使用创新的服务思维和引导思维,把自身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满足不同客户终端的用户需求。在融媒体时代,需要更加重视受众对于新闻内容的反馈,并根据反馈要求及时进行调整,为受众提供更加个性化和多样化的新闻播报服务。
②坚持内容为主
不管时代如何发展,“内容”都是媒体的核心竞争力。因此传统的广播电视媒体想要在融媒体时代创新发展,需要坚守自身本质,以内容为主,强化新闻品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寻求突破。时政新闻要求一定要新颖,要积极创新时政新闻给人的刻板印象,改变传统会议活动报道方式,把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变化跟百姓的生活结合在一起,拓展新闻的广度,并让更多的受众了解时政新闻,拓展时政新闻的传播效果。
③坚持多屏互动
融媒体时代,广播电视新闻需要积极创建出新闻媒体的融合机制,在新闻采集过程中根据不同终端需求选择针对性的素材,整合加工之后传播给不同渠道的用户,实现同一个新闻不同平台和不同维度的传播。此外,可以在广播电视新闻播出之前,提前给受众提供话题,引导受众能够实时参与其中,实现多屏互动的效果,提升受众的参与积极性。
④培养更多的专业型人才
广播电视媒体需要根据自身发展特点,培养更多的专业型、综合性新闻人才,同时在内部形成激励机制和考核机制,确定出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目标,提升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要定期培训采编工作人员,创新工作人员的工作观念和工作方法,提升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
3、论述广播电视在抗震救灾报道中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成功实践。
答 案:(1)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内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指马克思主义对于新闻现象和新闻传播活动的总的看法。其核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新闻事业的工作性质、工作原则和工作规律的一系列基本观点。
(2)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对新闻报道的要求
在抗震救灾报道中,要坚持新闻宣传的党性原则;坚持把正确的舆论导向放在首位;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服务;坚持实事求是,维护新闻真实;保持冷静清醒的政治头脑,提高舆论引导水平。
(3)抗震救灾报道中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成功实践
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我国新闻媒体第一时间做出积极反应,在新闻报道工作中从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全面贯彻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具体要求。
①政治上,紧密配合党中央的决策部署,积极宣传中央关于抗震救灾的方针政策、路线措施。
②思想上,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针,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准确、及时地报道地震灾情、抢险工作进展及灾后重建工作。
③组织作风上,坚持党的领导,遵守党的组织原则和新闻宣传工作纪律,坚持发扬不怕艰苦、不怕牺牲、连续作战的精神,第一时间将抗震救灾各项信息传达给全国人民,为抢险救援赢得了宝贵时间,取得了抗震救灾报道工作的伟大胜利。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