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基职教网:包含各种考证等职教知识

网站首页

您的位置:首页 职业资格碳排放管理员 → 2025年01月19日碳排放管理员每日一练《碳排放监测员》

2025年01月19日碳排放管理员每日一练《碳排放监测员》

2025/01/19 作者:匿名 来源:本站整理

2025年碳排放管理员每日一练《碳排放监测员》1月19日专为备考2025年碳排放监测员考生准备,帮助考生通过每日坚持练习,逐步提升考试成绩。

判断题

1、海淀区碳排放强度呈逐年上升趋势。

答 案:错

2、污染引起的疾病对人类的杀伤力远比碳排放严重。

答 案:错

3、相对减排是指碳排放的相对强度,而非总量控制。

答 案:对

4、碳排放多数来自于工业发展主要是为了改善人民生活属于发展排放。

答 案:错

单选题

1、如果全国3.5亿烟民1天少抽1支烟,每年能节约准煤5万吨,减排二氧化碳()。

  • A:15万吨
  • B:21万吨
  • C:18万吨
  • D:13万

答 案:C

2、低碳生活是通过转变消费观念和行为方式,在保证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前提下,()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

  • A:减少
  • B:不变
  • C:增加
  • D:保持

答 案:A

3、“碳减排”与下列哪个不是同一含义? ( )

  • A:二氧化碳减排
  • B:甲烷气体减排
  • C:细颗粒物、 二氧化硫减排
  • D:煤炭消费量降低
  • E:石油、 天然气消费量降低

答 案:C

4、及时关闭电脑和显示器的电源可减少其二氧化碳排放的()。

  • A:三分之一
  • B:四分之一
  • C:五分之一
  • D:六分之一

答 案:A

多选题

1、《京都议定书》虽然在1997年就已经面世,但由于()等国迟迟不愿批准而未能尽早生效。

  • A:英国
  • B:美国
  • C:日本
  • D:澳大利亚
  • E:俄罗斯

答 案:BDE

2、各国在低碳转型中所采用的市场手段主要有

  • A: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
  • B:可再生能源配额制度
  • C:合同能源管理机制
  • D:资源使用效率机制

答 案:ABC

3、印度国家行动中与低碳经济密切相关的活动有

  • A:绿色行动
  • B:福田蓝图
  • C:国家太阳能行动
  • D:改善能源效率的国家行动

答 案:ACD

4、建筑能耗主要包括()方面。

  • A:采暖能耗
  • B:空调能耗
  • C:工厂的热水供应能耗
  • D:工厂照明能耗
  • E:家用电器能耗

答 案:ABCDE

主观题

1、国内外与碳排放有关的标准有哪些?

答 案:碳足迹标准制定的目的在于使碳足迹所建立的排放资讯具有可比性。国际上所有有关碳足迹的标准的发展均基于生命周期的精神与方法。目前国际主要关注的碳足迹标准是2008年英国发布的PAS242050:2008《商品和服务在生命周期内的温室气体排放评价规范》。2010年,英国又编制了PAS2060:2010《碳中和证明规范》。此外,日本于2009年公布其碳足迹标准——TSQ0010:2009《产品碳足迹标准》。世界企业永续发展协会与世界资源研究院于2010年底正式推出《产品和供应链的标准》。

2、着力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必须以()、()、()、应对气候变化等为抓手。

答 案: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生态环保

3、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劣势分析?

答 案:(1)发展水平较低。第二产业比重过大
城市化、现代化进程也远未实现,我国目前还有几千万人没有用上电,能源消费尚属于生存型消费,今后几十年能源消费必然继续增长。2l世纪上半叶我们仍然以发展为主,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会对能源提出巨大的需求,此外,体制上单纯追求GDP的考核体系也导致了第二产业中落后产能的重复建设,高碳气体排放的大量增加难以避免,这对我国发展低碳经济是一个严峻考验。
(2)我国长期以煤为主的这样一种高碳能源结构,是我国向低碳发展模式转变的一个长期制约因素
我国以煤、石油等化石能源为基础的技术系统,以及在此基础上粗放的能源利用系统,决定了随后的技术系统与利用系统,倘若继续沿用传统技术,未来我国实践温室气体减排或限排时,却可能被这些投资“锁定”。因此,我国能源结构的高碳锁定的路径,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难以根本改变,我国经济短期内难以走上低碳经济发展之路。
(3)总体技术水平落后是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严重障碍
目前现有的技术水平特别是新能源技术、节能技术等低碳技术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并且,西方发达国家在对我国低碳技术转让中存在漫天要价的问题,尽管《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规定,发达国家有义务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技术转让,但实际情况是我国只能通过国际技术市场购买引进。据国家统计局统计,为达到2020年的减排目标,我国总共所要投入的资金至少在1.6万亿以上,这对我国未来的经济发展必然是一个沉重负担。

网友评论

0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精彩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