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薪税师每日一练《理论知识》11月18日专为备考2024年理论知识考生准备,帮助考生通过每日坚持练习,逐步提升考试成绩。
单选题
1、用人单位的社会保险登记事项发生变更或者用人单位依法终止的,应当自变更或者终止之日起()内,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变更或者注销社会保险登记。
- A:十日
- B:十五日
- C:三十日
- D:六十日
答 案:C
2、在中国境内依法注册或者登记的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了不是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组织依法招用的外国人,应当依法()
- A: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不参加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和生育保险
- B: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不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和生育保险
- C:不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和生育保险
- D:以上都错误
答 案:D
3、全国社会保险信息系统按照国家统一规划,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
- A:逐步建设
- B:统一建设
- C:分别建设
- D:共同建设
答 案:D
4、用人单位应当自成立之日起()内凭营业执照、登记证书或者单位印章,向当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办理社会保险登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内予以审核,发给社会保险登记证件。
- A:十日,十五日
- B:十五日,十日
- C:十五日,三十日
- D:三十日,十五日
答 案:D
5、自2017年年4月1日起,自工商注册登记之日起(),在职职工总数()(含)以下的企业,免征残疾八就业保障金。
- A:2年内,20人
- B:2年内,30人
- C:3年内,20人
- D:3年内,30人
答 案:D
6、我国《劳动法》规定,“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的工资报酬”。
- A:100%
- B:150%
- C:200%
- D:300%
答 案:B
7、中国境内的工资.新薪金所得,适用超额累进税率,税率为()。
- A:5%至35%
- B:3%至45%
- C:3%至35%
- D:5%至45%
答 案:B
8、国际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不包括( )。
- A:人力资源计划的特点
- B:员工培训的特点
- C:绩效管理的特点
- D:人力资源开发的 特点
答 案:D
解 析:国际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包括:①人力资源计划的特点;②人员任用的特点;③员工培训的特点;④绩效管理的特点;⑤薪酬体系的特点。
多选题
1、各项社会保险基金按照社会保险险种(),执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
- A:以收定支
- B:专款专用
- C:分别建账
- D:分账核算
答 案:CD
2、残疾人按比例就业的法规政策依据有()。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
- B:《残疾人就业条例》
- C:《残疾人按比例就业法》
- D:《关于开展用人单位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公示试点的通知》
- E:《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使用管理办法》
答 案:ABDE
3、工作评价对于薪酬管理有重要的意义,其作用主要体现在( )。
- A:确定企业内部职位等级序列
- B:消除不同公司间的职位差异
- C:确保薪酬的公平性
- D:确定工作相对价值量
- E:建立起科学并具有激励性的职业上升途径
答 案:ABC
解 析:工作评价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①确定企业内部各职位的相对价值,得出职位等级序列;②为薪酬调查建立一套统一的职位评估标准,以消除不同公司间由于职位名称的不同,或即使职位名称相同但实际工作要求和工作内容不同所导致的职位差异,从而使不同职位之间具有可比性,为确保薪酬的公平性奠定基础。
4、利用评价指标对进行单一的独立投资项目财务可行性评价时,能够得出完全相同结论的指标有()。
- A:净现值
- B:净现值率
- C:获利指数
- D:内部收益率
答 案:ABCD
5、在确定经济进货批量时,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有()。
- A:随每次进货批量的变动,变动性进货费用和变动性储存成本成反方向变化
- B:变动性储存成本的高低与每次进货批量成正比
- C:变动性进货费用的高低与每次进货批量成反比
- D:变动性储存成本与变动性进货费用相等时的采购批量,即为经济进货批量
答 案:ABCD
解 析:本题考点是存货经济进货批量的相关知识。因为变动性储存成本=(每次进货批量/2)×单位存货的年储存成本,所以B正确;因为变动性进货费用=(存货全年需要量/每次进货批量)×每次变动进货费用,所以C正确;B、C正确则可以说明A正确;由于当年变动储存成本与年变动进货费用相等时,存货总成本为最低,所以能使其相等的采购批量为经济订货量,D正确。
6、下列属于混合成本分解方法的有()。
- A:高低点法
- B:回归分析法
- C:工业工程法
- D:合同确认法
答 案:ABCD
解 析:混合成本的分解方法主要包括:高低点法、回归分析法、账户分析法(又称会计分析法)、技术测定法(又称工业工程法)、合同确认法。
7、居民个人的综合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额减除()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 A:费用六万元
- B:专项扣除
- C:专顶附加扣除
- D: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
答 案:ABCD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