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心理咨询师每日一练《二级》11月16日专为备考2024年二级考生准备,帮助考生通过每日坚持练习,逐步提升考试成绩。
单选题
1、心理咨询过程中,最重要的阶段是()。
- A:评估阶段
- B:诊断阶段
- C:咨询阶段
- D:巩固阶段
答 案:C
解 析:心理咨询基本阶段包括诊断阶段、咨询阶段(核心阶段)、巩固阶段。诊断阶段包括收集信息,做出诊断。咨询阶段的重点在于帮助求助者分析和解决问题。巩固阶段是咨询的总结、持续和提高阶段。
2、有才能的人偶尔犯些小错误,会( )。
- A:减少其魅力
- B:损害其可信性
- C:增加其魅力
- D:增加其权威性
答 案:C
3、按照沙赫特等人的研宄,个体在家庭中的出生顺序影响其在恐惧时的亲和倾向,般情况是()。
- A:合群倾向按出生顺序递减
- B:幼子的合群倾向较强
- C:合群倾向按出生顺序递增
- D:中间的孩子合群倾向较强
答 案:A
解 析:出生顺序是影响亲和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沙赫特等人的研究发现,长子、长女恐惧时的合群倾向,要比他们的弟妹们更明显。在同一家庭中,这种合群倾向按出生顺序递减。这可能是因为在多子女家庭中,双亲对第一个孩子的关心、照料更多,使孩子对父母的依赖性较大。
4、WISC-CR采用~2100为平均数,以()为标准差的离差智商。
- A:15
- B:3
- C:S
- D:10
答 案:A
5、语词杂拌在意识障碍情况下出现称为()。
- A:破裂性恩维
- B:恩维散漫
- C:恩维不连贯
- D:思维中断
答 案:C
解 析:语词杂拌是指在意识清楚的情况下,不但主题之间,语句之间缺乏内在意义上的连贯性和应有的逻辑性,而且在个别词句之间也缺乏应有的连贯性和逻辑性,言语更加支离破碎,语句片断,毫无主题可言。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如果语词杂拌不是在意识清楚情况下出现的,而是在意识障碍情况下出现的,则这时候的精神症状就不能称之为破裂性思维,而应该称之为思维不连贯。
6、正常人自我意识形成与发展的最后阶段是( )。
- A:社会自我
- B:理想自我
- C:心理自我
- D:生理自我
答 案:C
解 析:自我概念的形成与发展大致经历三个阶段,从生理自我到社会化自我,最后到心理自我。生理自我是自我概念的原始形态,主要是个体对自己躯体的认知,包括占有感、支配感与爱护感,使个体认识到自己的存在。始于出生第八个月,三岁左右基本成熟。社会自我大致从三步到十三四岁,此时社会自我处于自我的中心,能了解社会对自己的期待,并根据社会期待调整自己的行动。而心理自我大约从青春期到成年,这阶段需时十年,发展到此阶段个体能知觉和调节自己的心理活动、状态和特征,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发展调控自己的心理与行为。
7、在咨询室中,咨询双方一对一的直接的面接形式属于()
- A:电话咨询
- B:团体咨询
- C:现场咨询
- D:门诊咨询
答 案:D
8、支配内脏器官的是()系统
- A:植物神经
- B:运动神经
- C:中间神经
- D:感觉神经
答 案:D
多选题
1、侵犯行为的影响因素包括个体的( )。
- A:情绪唤起水平
- B:道德发展水平
- C:自我控制能力
- D:所属的社会角色
答 案:ABC
2、艾森克人格结构的基本维度包括()。
- A:神经质
- B:精神质
- C:内外
- D:掩饰性
答 案:ABC
解 析:EPQ人格问卷是由P、E、N、L四个量表组成的,主要调查内外向(E)、情绪的稳定性即神经质(N)和精神质(P)三个个性维度。
3、常模团体的选择程序一般包括( )。
- A:确定测验目标
- B:确定一般总体
- C:确定目标总体
- D:确定常模样本
答 案:BCD
解 析:常模团体是由具有某种共同特征的人所组成的一个群体,或者是该群体的一个样本。它用一个标准的、规范的分数表示出来,以提供比较的基础。对测验编制者而言,常模的选择主要是基于对测验将要施测的总体的认识,常模团体必须能够代表该总体。在确定常模团体时,先确定一般总体、再确定目标总体、最后确定样本。
4、人估计时间的依据包括()。
- A:心理活动的周期性变化
- B:各种计时工具
- C:生理活动的同期性变化
- D:各种客观规律
答 案:ABC
解 析:人们可以根据计时器(如钟表)、自然界昼夜的交替、四季周期性的变化,还可以根据人体生理、心理活动周期性的变化来估计时间。
5、归因的影响因素包括()。
- A:社会视角
- B:时间因素
- C:自尊水平
- D:空间位置
答 案:ABD
解 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社会心理学中影响归因因素的掌握情况。影响归因的因素共有四种:(1)社会视角。人们的角色和处境不同,观察问题的视角就不同,对事情的看法也会有差别,因而对行为原因的解释也会有明显的不同。(2)自我价值保护倾向。个体在归因的过程中,对有自我卷入的事情的解释,往往带有明显的自我价值保护倾向,即归因向有利于自我价值确立的方向倾斜。在成败归因中,成功时,个体倾向于内归因;失败时,个体很少用个人特征来解释,而倾向于外归因。成功时,内归因有利于自我价值的肯定,失败时,外归因则减少自己对失败的责任,这是一种自我防卫策在竞争的条件下,个体倾向于把他人的成功进行外归因,从而减小他人的成功对自己带来的心理压力。如果他人失败了,则倾向于内归因。对他人成败的归因,个体均有明显的使自己处于有利的位置,保护自我价值的倾向,这种倾向叫动机性归因偏差。不过失眠患者往往有相反的归因倾向,即他们认为失眠是内部的原因造成的,比如自己神经衰弱,焦虑、紧张等。所以,对部分失眠患者,可以通过改变他们的归因模式来使失眠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3)观察位置。人们观察事物时的空间位置不同,对事物的解释和看法也会有差异。人们往往把事情的原因归于突显的、在注意中心的人或物。(4)时间因素。随着时间的推移,归因会越来越具有情境性。人们会把过去很久的事件解释为背景的原因,而不是行为主体和刺激客体的原因。选项C的自尊水平是个体对其扮演的每一角色进行单独评价的总和,与归因没有关系。
6、验证测验内部一致性指标可以推断()。
- A:测试测量是单一特质还是多种特质
- B:测验题目是否一致或同质
- C:被试对题目的反应特点
- D:分测验与总测验是否一致或同质
答 案:ABCD
7、关于注意分配的条件,正确的说法包括所从事的几种活动( )。
- A:必须使用同一个心理资源
- B:必须有一些是非常熟练的
- C:必须有一些已经达到了自动化的程度
- D:一般不能使用同一感觉通道,同一种心理操作
答 案:BCD
解 析: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于不同的对象,同时从事几种不同活动的现象叫 注意分配。注意分配是有条件的,一是从事活动中必须有一些是非常熟练的,一是从事的活 动应该有内在的联系,并在不同的感觉通道内。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