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基职教网:包含各种考证等职教知识

网站首页

您的位置:首页 职业资格心理咨询师 → 2024年11月07日心理咨询师每日一练《三级》

2024年11月07日心理咨询师每日一练《三级》

2024/11/07 作者:匿名 来源:本站整理

2024年心理咨询师每日一练《三级》11月7日专为备考2024年三级考生准备,帮助考生通过每日坚持练习,逐步提升考试成绩。

单选题

1、人在某个感觉器官处于功能活动状态的同时出现幻觉称为:

  • A:非真实感
  • B:功能性幻觉
  • C:思维鸣响
  • D:心因性幻觉

答 案:B

解 析:功能性幻觉指某个感觉器官处于功能活动状态的同时出现的幻觉。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B。

2、SAS可以用来( )。

  • A:自评焦虑症状
  • B:反映焦虑者的主观感受
  • C:鉴别各种神经症
  • D:临床确诊焦虑症

答 案:B

解 析:SAS可以评定焦虑症状的轻重程度及其在治疗中的变化,适用于具有焦虑症 状的成年人。主要用于疗效评估,不能用于诊断。

3、心理咨询师为了更容易判断不同临床资料之间的纵向关系,应该( )

  • A:按临床资料的性质分类整理
  • B:按临床症状的性质分类整理
  • C:根据需要编制分类整理程序
  • D:根据需要使用恰当的分类表

答 案:A

解 析:知识点: 心理诊断技能 /搜集整理评估 收集临床资料时,各类资料可能是互相交错的,面对相互交错和混杂的资料,往往给思考、判断带来不便,所以,应按资料性质再加以整理,这样,可能使咨询人员更容易判断不同资料之间的纵向、横向以及逻辑关系。

4、一位受测者在EPQ的N量表上的T分为60分,则其情绪特点为( )。

  • A:典型情绪稳定
  • B:典型情绪不稳定
  • C:倾向情绪稳定
  • D:倾向情绪不稳定

答 案:D

解 析:艾森克人格问卷各量表的T分在43. 3 7分之间为中间型,各量表的T分在38. 5 -43.3分或56. 7-61.5分之间为倾向型,而T分在38. 5分以下或61. 5分以上为典型型。N代表神经质,小于50代表情绪稳定,大于50代表情绪不稳定。

5、逆反期的出现是( )。

  • A:儿童心理发展中的正常现象
  • B:儿童心理发展中的异常现象
  • C:由早期挫折造成的
  • D:人格异常的一种表现

答 案:A

解 析:与两次自我意识发展的飞跃期相对应的是两次逆反期。第一逆反期是在孩子2~4岁的时候。这时候的孩子要求实现自我意识,想要告诉大人们“我已经长大了,能做事情了,你们要相信我。  我们常说的逆反期大多是指第二逆反期,即孩子从10~16岁这段时期。成人感使他们的独立意识强烈起来,他们要求在精神生活方面摆脱大人,特别是父母的羁绊,拥有自己独立自主的决定权。  对孩子的逆反,作为父母首先要有一个正确的认知,不论是第一逆反期还是第二逆反期,并不是孩子学坏了,而是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正常现象。对孩子来说,这是他们在人生发展历程中具有“跨时代”的意义。尤其是处在第二逆反期的孩子,这个时期是他们发展的鼎盛时期。逆反期是大多数孩子都要经历的过程,作为家长必须做好心理准备。据我所知,有些家长面对孩子的逆反期有三种处理方式是非常错误的。

6、以下关于伦理与法律关系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法律涉及的行为比伦理要广
  • B:伦理标准涉及的行为比法律要广
  • C:伦理可以代替法律法规
  • D:心理专业伦理内容与法律大相径庭

答 案:B

7、阻抗的本质是( )。

  • A:求助者对于心理咨询过程中自我暴露和自我改变的抵抗
  • B:求助者对于咨询师的反抗和抵制
  • C:咨询师对求助者异常行为的阻拦
  • D:咨询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情况的总称

答 案:A

解 析:阻抗在本质上是求助者对于心理咨询过程中自我暴露和自我变化的精神防御与抵抗;它可表现为对某种焦虑情绪的回避,或是对某种痛苦经历的否认等。

8、心理咨询的次数一般是( )。

  • A:每周1~2次
  • B:每周3~4次
  • C:两周5~6次
  • D:每月1次

答 案:A

解 析:双方商定的咨询次数以每周1~2次为宜,次数过多可能因求助者无暇进行自我探索和改变而影响咨询效果。

多选题

1、评估信度的方法主要包括( )。

  • A:重测信度
  • B:内部一致性信度
  • C:复本信度
  • D:评分者信度

答 案:ABCD

解 析:四个选项都符合题意。对信度的评估方法没有通用法则,因为不同的信度反映测验误差的不同来源,所以每一种信度系数只能说明信度的不同方面,因而具有不同的意义。

2、强大自然灾害后的心理反应可称为(  )。

  • A:灾难症候群
  • B:兴奋性行为
  • C:破坏性行为
  • D:创伤后应激障碍

答 案:AD

解 析:强大自然灾害后的心理反应,有时近似PTSD。这种情况被称为“灾难症候群”。该症候群的产生及其特性有三个阶段:惊吓期,“失魂落魄”的样子。恢复期,“后怕”的表现,受害者才出现焦虑、紧张、失眠、注意力下降等,并反复诉说自己的遭遇。康复期,心理重新达到平衡。创伤后应激障碍是指在遭受强烈的或灾难性精神创伤事件之后,数月至半年内出现的精神障碍。

3、需要()

  • A:是有机体内部不平衡状态
  • B:是人对客观外界事物的态度的体验
  • C:表现为有机体对内外环境条件的欲求
  • D:是激发并维持个体活动的内部动力

答 案:AC

解 析: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表现为有机体对内部环境或外部条件的一种稳定的要求,并成为有机体活动的动力与源泉。情绪或情感是指人对客观外界事物的态度的体验,是人脑对客观外界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朝着一定的目标活动,并维持个体活动的一种内在心理活动或内部动力。

4、同事间建立和谐信赖应该遵循的原则包括()。

  • A:多做事少说话
  • B:彼此看重对方
  • C:不说同事的坏话
  • D:同事间不分派系

答 案:BCD

解 析:同事信赖的建立应遵循以下原则:不说同事的坏话,同事间不存误会,彼此看重对方,不随便批评同事的言行;不造他人的谣言;同事间不分派系;同事间可进行辩论,但不留下后遗症;经常彼此商量;开诚布公相处。

5、亲和与人的情绪状态有密切关系,因此()。

  • A:恐惧越强烈,越会减少亲和倾向
  • B:恐惧越强烈,越会增强亲和倾向
  • C:焦虑越强烈,越会减少亲和倾向
  • D:焦虑越强烈,越会增强亲和倾向

答 案:BC

解 析:从亲和产生的心理背景看,亲和与人的情绪状态有密切关系。恐惧是现实危险引起的情绪体验,恐惧情绪越强烈,亲和倾向越明显。焦虑是非现实危险引起的情绪体验,高焦虑者亲和倾向较低,因为在焦虑状况下,与他人在一起不但不能减少焦虑,反而可能增加焦虑。

6、亲合与人的情绪状态有密切关系,因此个体()。

  • A:恐惧越强烈,越会减少亲合倾向
  • B:恐惧越强烈,越会增强亲合倾向
  • C:焦虑越强烈,越会减少亲合倾向
  • D:焦虑越强烈,越会增强亲合倾向

答 案:BC

解 析:从亲合产生的心理背景看,亲合与人的情绪状态有密切关系。恐惧是现实危险引起的情绪体验,恐惧情绪越强烈,亲合倾向越明显。焦虑是非现实危险引起的情绪体验。高焦虑者亲合倾向较低,因为在焦虑状况下,与他人在一起不但不能减少焦虑,反而可能增加焦虑。

7、在本次咨询过程中,咨询师出现的失误包括(  )。

  • A:使用了不恰当的提问
  • B:对咨询目标存在错误观念
  • C:没有积极关注求助者
  • D:对咨询关系匹配理解错误

答 案:ABCD

解 析:案例中,咨询师出现的失误主要有:①出现多种不恰当的提问方式,如多重选择性提问、责备性问题、多重提问、解释性问题;②咨询师没有保持价值中立,这是咨询目标中存在的错误;③没有关注求助者积极的一面;④咨询师提到咨询目标不一致,可以换咨询师,对咨询关系理解错误。正确的做法是首先商定并调整咨询目标,如不能达成一致,再考虑转介。

网友评论

0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精彩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