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基职教网:包含各种考证等职教知识

网站首页

您的位置:首页 职业资格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 → 2024年10月22日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每日一练《广播电视基础知识》

2024年10月22日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每日一练《广播电视基础知识》

2024/10/22 作者:匿名 来源:本站整理

2024年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每日一练《广播电视基础知识》10月22日专为备考2024年广播电视基础知识考生准备,帮助考生通过每日坚持练习,逐步提升考试成绩。

判断题

1、播音风格是在表现主持风格的同时体现出来的?( )

答 案:错

2、电视新闻片解说就是播音员给电视新闻画面配音?( )

答 案:对

3、坚持真实的原则,口语表达,首先应该建立在信息真实的基础上,离开了真实的前提,辞藻越华丽,调唱得越高,越可能失去受众的信任。

答 案:对

单选题

1、“新闻媒体依据一定的思想和立场,运用新闻手段引导社会舆论”指的是()。

  • A:新闻本源
  • B:舆论导向
  • C:媒介素养
  • D:舆论斗争

答 案:B

解 析: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是实施社会控制的一种重要手段。新闻媒体应当根据一定的思想和立场,运用新闻手段,将舆论引向正确的方向。

2、第一个提出“新闻自由”的是17世纪的英国诗人、政论家()。

  • A:牛顿
  • B:约翰.弥尔顿
  • C:约翰.杰弗逊
  • D:莎士比亚

答 案:B

解 析:第一个提出“新闻自由”的,是英国资产阶级政治家、诗人约翰.弥尔顿。他以“天赋权利”说阐述主权在民的思想,发表《出版自由请愿书》。从中世纪到19世纪初,出版自由是资产阶级用来反对封建统治,争取自身权利的一种重要手段,反映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资产阶级的进步性。

3、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缩写为()。

  • A:CNR
  • B:CRI
  • C:CPR
  • D:CNN

答 案:A

多选题

1、舆论反映人心向背,它对人没有强制作用,却有着()的约束力量。

  • A:纪律的
  • B:法律的
  • C:道义的
  • D:精神的

答 案:CD

解 析:舆论反映人心向背,虽然它对任何人都不发生强制作用,它不能命令人们的行动,也不能规定人民的行为,但它却能产生一种精神的、道义的力量,给人以压力。有的时候,公众的谴责甚至胜于法律和组织纪律的处理。马克思把舆论看作是一种普遍的、隐蔽的和强制的力量。

2、广播语言是广播运载信息最基本的符号系统。在新闻类广播节目中,语言的基本形态有()。

  • A:新闻配乐语言
  • B:新闻播音语言
  • C:新闻报道语言
  • D:实况语言

答 案:BCD

解 析:广播语言是指传播者在节目中进行播报、解释、说明等内容的单纯语言表达,是广播运载信息最基本的符号系统。在新闻类广播节目中,语言的基本形态有三种,包括:①新闻播音语言;②新闻报道语言;③实况语言。

3、马克思主义关于新闻自由的主要观点为()。

  • A:新闻自由是相对的、具体的
  • B:新闻自由是抽象的、绝对的
  • C:新闻自由伴随着责任和义务
  • D:新闻自由受社会制度制约
  • E:新闻自由是法制化的自由

答 案:ACDE

解 析:马克思主义关于新闻自由的主要观点包括:①新闻自由是相对的、具体的,而不是绝对的、抽象的。②新闻自由伴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变化。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新闻自由和经济、政治斗争的总形势紧密相连。③新闻自由始终伴随着一定的义务和责任。新闻自由权利的行使要首先考虑国家利益和全民族利益,考虑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以大局为重,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借口新闻自由损害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新闻自由还要为促进社会经济、政治发展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根本制度服务,要受国家法律的约束和所属组织纪律的限制,自由必须伴随责任和义务。

主观题

1、有种观点认为,电视新闻主要靠画面图像来传递信息,你怎么理解?

答 案:电视传播的优势在于提供视听兼备的多元信息符号。与其他媒介比较,电视可以通过影像更真实地再现,画面的直观性形成强烈的现场感。但是,另一方面又会由此把电视画面视为感性符号形式,不具备抽象性和概括性,长于展示而拙于阐释。因此,我们倾向于广义地理解电视画面,它不仅包括影像、同期声,还包括通过电视新闻后期编辑而加入的解说、音乐、其他声音,包括画面文字、图表、插入字幕、滚动字幕等。电视新闻画面不仅仅是现场的活动影像,通过声音文字的综合作用,电视新闻节目同样可以揭示深刻的内容,可以形成新闻评论。

2、简述《向导》的创办情况。

答 案:(1)《向导》是中共中央第一份机关报,1922年9月在上海创刊,1927年终刊,是一本16开的政治时事评论周刊。(2)《向导》是在陈独秀领导下出版的。蔡和森长期担任主编,瞿秋白、彭述之先后继任主编。(3)《向导》集中全力宣传阐释中共“二大”制定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和以国共合作为中心的统一战线政策,批驳与此对立的敌对宣传和改良主义主张。它用大量典型报道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分析,揭露各国帝国主义竞相控制中国政治、经济命脉,操纵军阀内战,压榨中国人民的真相;揭露各派军阀依附帝国主义,以“武力统一”或“联省自治”为旗号,争权夺利,祸国殃民的黑暗统治。

3、—个电视台在统一规划下,可以同时用不同的无线电中波、短波频段开办几套电视节目。

答 案:这一观点是错误的。广播电视节目是广播电台、电视台所有播出内容的基本组织形式和播出形式。它是一个按时间段划分、按线性传播的方式安排和表现内容、依时间顺序播送内容的多层次系统。就一个台来说,一套节目,即一个台每天以同一呼号或在同一频率、频道中播出的全部节目,它们是按时间顺序排列的节目群,形成节目的顺时链,不可以同时用不同的无线电中波、短波频段开办几套电视节目。

论述题

1、如何把握新闻工作的时度效?

答 案:舆论引导工作是一门科学,必须把握规律、尊重规律,按照规律办事。时度效是检验新闻舆论工作水平的标尺,是党委政府满足公众知情权、掌握舆论引导主动权的关键,是把脉舆论动态、回应公众关切、做好信息发布和舆论引导应当遵循的根本要求。为什么要把握新闻舆论的时度效?时度效是检验新闻舆论工作水平的标尺,不管是主题宣传、典型宣传、成就宣传,还是突发事件报道、热点引导、舆论监督,都要从时度效着力、体现时度效要求。这一重要论述是对新闻舆论规律的精炼概括和高度总结,是做好新闻舆论工作的根本遵循。
把握新闻舆论的时度效,时是前提,是决定新闻价值的重要因素,强调第一时间发布权威信息,占领舆论制高点,压制谣言与错误观点传播,赢得话语主动权。度是关键,要根据事件的背景成因、性质特点、影响范围,全面地把握新闻舆论工作的节奏、尺度和力度,防止舆论引导冷热失度、褒贬失当、急缓失衡、错位失焦。效是目标,讲求传播策略,注重引导艺术,增强舆论引导的针对性,把追求效果、凝聚共识作为新闻舆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1)抓住时
把握新闻的时效性,就可以赢得舆论引导的先机。抓住时,就是先人一步,先声夺人,掌握主动权和话语权。
①注重时效
时效性是衡量新闻的决定性标志。新闻媒体在新闻发生时,要用最快的速度对新闻事实进行真实、准确的报道,对重大事件迅速发声,对突发事件及时反应,做到关键时刻不失语,重大问题不缺位。
②选择时机
全媒体时代的舆论引导,既要突出实效,也要选准适当的报道时机。在评估国际舆论态势与国内舆论走向,把握社会预期和社会心态,在事件发展与处置的关键节点上,我们要善于利用机会,顺势而为、借力发力、重锤定音,达到事半功倍的传播效果。
③把握时势
报道什么或不报道什么,一定要把握好时势。要根据实际需要,而不单纯是新闻价值来取舍。有些新闻需要抢时间,有些新闻就要暂时放一放,还有一些新闻则是不发为好。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2)掌握度
我们在新闻报道、舆论引导的时候,要掌握分寸力度,让新闻宣传恰如其分。把握好度就是把握好新闻宣传的尺度,报道新闻事实时,不隐瞒、不夸大、不歪曲,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
①把握分寸实事求是
权威发布要全面客观、准确平衡,既不能把大事说小,也不能把小事说大。个别不是一般,一般也不是个别;局部不是全局,全局也不是局部。要防止以点带面、以偏概全,把个别现象说成普遍问题,把意外孤立事件上升为制度问题,把不该褒奖的渲染拔高,把应该贬抑的炒热放大。
②把握力度轻重适宜
舆论引导要在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上立场坚定,旗帜鲜明。面对众生喧哗、杂音,要积极引导人们分清是非、对错、公私、美丑、善恶,激发全社会向上向善的精神力量。
③把握节奏动态调整
舆论引导要在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上立场坚定,旗帜鲜明。面对众生喧哗、杂音,要积极引导人们分清是非、对错、公私、美丑、善恶,激发全社会向上向善的精神力量。
(3)注重效
注重效就是保证新闻宣传产生好的效果,增强影响力、吸引力、感染力,使群众爱听爱看。
①要学会读心术
舆论引导时,要深入研究不同群体的心理、心态,要学会读心术,既要掌握大多数人的共同愿望,也要了解少数人的合理需求,知人知心,分类处理,该鼓劲的鼓劲,该引导的引导,该解惑的解惑,该纠偏的纠偏。
②要注重分众传播
新的传播环境下,人们的个性化需求不断上升,要精准定位受众,从用户的不同信息需求、偏好媒介习惯入手,进行信息生产的供给侧结构改革,通过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有效驾驭算法,创新传播策略和路径,提升分众化信息传播、信息抵达与信息接收的效果,能迅速将大众细分为不同小众,解决好对谁说、说什么的问题,以此全面提高舆论引导效果,提高新闻宣传效果。
③要转换话语体系
舆论引导最忌讳讲官话、套话、大话、空话。正面宣传要用心用情做,让群众爱听、爱看,不能搞假大空式的宣传,不能停留在重复喊空洞口号的套话上,不能用一个模式服务不同类型的受众,背景、细节、故事既是公众想听的内容,也是传递主流价值观最好的载体,能引发公众的兴趣和思考,情感、情怀,既能与公众产生共鸣,也能与公众达成共识。
时度效是掌握舆论引导主动权的关键所在,掌握舆论引导主动权,要求我们把握新闻舆论规律,在新闻报道中贯穿时度效的原则。一方面要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善于全面地观察总体舆情,善于动态地分析舆论现象,根据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适当调整舆论引导策略,善于系统地发现舆论,掌握背后的矛盾因素,增强舆论引导工作的原则性、预见性、系统性。另一方面,要善于在纷繁复杂、各种因素交织的舆论漩涡中,厘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区分轻重缓急,把握本质主流或趋势,盯准舆情重点,策划引导议题,整合舆论资源,统筹传播渠道,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做到有序、有力、有效引导好舆论。

2、论述广播电视在抗震救灾报道中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成功实践。

答 案:(1)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内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指马克思主义对于新闻现象和新闻传播活动的总的看法。其核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新闻事业的工作性质、工作原则和工作规律的一系列基本观点。
(2)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对新闻报道的要求
在抗震救灾报道中,要坚持新闻宣传的党性原则;坚持把正确的舆论导向放在首位;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服务;坚持实事求是,维护新闻真实;保持冷静清醒的政治头脑,提高舆论引导水平。
(3)抗震救灾报道中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成功实践
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我国新闻媒体第一时间做出积极反应,在新闻报道工作中从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全面贯彻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具体要求。
①政治上,紧密配合党中央的决策部署,积极宣传中央关于抗震救灾的方针政策、路线措施。
②思想上,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针,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准确、及时地报道地震灾情、抢险工作进展及灾后重建工作。
③组织作风上,坚持党的领导,遵守党的组织原则和新闻宣传工作纪律,坚持发扬不怕艰苦、不怕牺牲、连续作战的精神,第一时间将抗震救灾各项信息传达给全国人民,为抢险救援赢得了宝贵时间,取得了抗震救灾报道工作的伟大胜利。

3、如何理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艺术如何反映人民、生活?

答 案:(1)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就要始终把人民群众作为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文艺工作者要深入人民,深入生活,深入群众,才能文思泉涌,灵感丰沛。而文艺一旦离开了人民,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回顾备受关注的热播剧,都离不开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蜗居》中的买房还贷;《媳妇的美好时代》中的婆媳关系;《夫妻那些事》中各种夫妻之间的问题;《心术》中的医患关系等,都是抓住了社会的热点。在电视剧《闯关东》中反映了较为宏大而深刻的当下时代命题。中国导演张艺谋的《秋菊打官司》《一个都不能少》,宁瀛的《找乐》《民警故事》,贾樟柯的《三峡好人》等都深受新现实主义的影响。
贾樟柯有影片《小武》《站台》《任逍遥》《世界》《东》《三峡好人》《无用》《二十四城记》《海上传奇》等,其电影作品与时代同步,将镜头贴近探入普通百姓的生活中,用现实主义叙事元素来记录和表达他们的行为、思想,突出老百姓人生的无奈。用较为真实的人物形象带领观众体会平民的喜怒哀乐,呈现边缘群众的现实生活。在《小武》中,贾樟柯大胆全用非职业演员进行表演,非职业演员的表演虽有局促,但也表现出了很多真实朴素反映,更能够体现出人物的真实和生动。《三峡好人》中的韩三明由其本人饰演,是贾樟柯在山西汾阳老家的表弟,原本就是一个挖煤的工人。韩三明第一次出现在电影《站台》里,是到矿厂找工作的三明;第二次出现是《世界》中为二姑娘处理后事的汾阳人。而在《三峡好人》中演的是男一号,所以我们也不得不佩服贾樟柯冒险的勇气。韩三明把一个到外省寻找失散多年亲人的民工形象演绎得栩栩如生,真实可信。第52届金马奖最佳原著剧本花落《山河故人》。影片讲述了汾阳姑娘沈涛一家三代人从1999年到2025年情感、时代变化的故事。
(2)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就要始终把人民群众作为文艺作品的永恒主角。
《沙与海》讲述了生活在沙漠与海边的兄弟两家,在截然不同的环境下的生活方式、生存状态,艰辛中也有和谐。《藏北人家》描写了藏民一家的生活。《我们的留学生活》播出后出现了纪录片市场少有的轰动现象。片中一个个人物的经历、前途、命运紧紧抓住了观众的心。在记录的过程中反映对“人”的关注无疑是最真实的。《归途列车》中,运用大量的长镜头记录下了当下中国最庞大、也是世界上人类最特殊的迁徙一一春运,《归途列车》以平民化的视角“平视社会人生”。《士兵突击》一改昔日军旅题材电视剧的英雄模式,塑造了一个“好好活,做有意义的事”的普通士兵许三多形象。评论界纷纷认为,这是军旅题材电视剧创作的新高度。改编自毕飞宇同名小说的电视剧《推拿》,讲述了一群盲人按摩师的生活,他们善良、坚强、隐忍,虽然生活在黑暗中,但是因为对友情爱情、对生命尊严的追求,让他们寻找到内心无与伦比的光亮。
(3)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就要始终把人民群众作为文艺作品的欣赏主体。
人民是文艺作品的欣赏者和鉴别者,也是文艺作品的需求者和消费者。文艺工作者要把握好人民对文艺的多层次需求,雅俗共存。作品好不好,有没有价值,人民的评价始终是最高标准。文艺工作者不能看低和轻视人民的需求,不能光看“评委席”,不看“观众席”要尊重群众评判,接受观众检验。
(4)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就要始终把为人民提供最好的精神产品作为自觉追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学艺术迎来新的春天,广大作家谱写了激越、铿锵、雄壮、优美的爱国主义的主旋律,以自己的笔触深切表达对自己的民族、国家、人民、文化、历史深情的热爱。例如主旋律电视剧、电影。从《亮剑》到《戈壁母亲》《士兵突击》,再到《闯关东》,近年来迭创收视新高的主旋律作品,无不是记录了一个时代,讴歌了一代人或是几代人的精神。我国的主旋律电影,真的是源远流长。建国后,多以反映抗日和国共内战为主。事实上,在改革开放之前所拍摄的大部分影片,都是主旋律电影,譬如《地道战》《地雷战》《野火春风斗古城》《白毛女》《青春之歌》。
上世纪90年代到现在,政府也会出资拍摄主旋律电影,主题多为歌颂各个领域的“模范人物”,以树典型为核心,譬如《孔繁森》《焦裕禄》。随着市场的开放,主旋律操作上越来越商业化。韩三平拍的《建国大业》《建党伟业》,获得商业成功。其他像冯小刚拍摄的《集结号》《唐山大地震》,都是有民族精神需求,同时又商业化比较成功的电影。总之,当艺术与人民切近,歌哭与共,戮力同心,它就拥有无限活力和勃勃生机;当艺术远离了人民,沦为小圈子的游戏,它就落入寂寥和枯索。

网友评论

0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精彩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