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每日一练《广播电视基础知识》10月21日专为备考2024年广播电视基础知识考生准备,帮助考生通过每日坚持练习,逐步提升考试成绩。
判断题
1、普通话声母按发音部位可以分为7类: (1)双唇音:b p m (2)唇齿音:f (3)舌尖中音:d t n l (4)舌根g k h (5)舌面音:j q x (6)舌尖后音:zh sh r ?( )
答 案:错
解 析:普通话的声母按照发音部位可以分为7类:
1,双唇音有3个(b、p、m);
2,齿唇音有1个(f);
3,舌尖前音有3个(z、 c、s);
4,舌尖中音有4个(d、t、n、l);
5,舌尖后音有4个(zh、ch、sh、r);
6,舌面前音有3个(j、q、x);
7,舌面后音有3个(g、k、h)。
2、坚持真实的原则,口语表达,首先应该建立在信息真实的基础上,离开了真实的前提,辞藻越华丽,调唱得越高,越可能失去受众的信任。
答 案:对
3、表示“爱憎”感情方面的词语:挚爱,憎恨,非痛,喜悦,热望,凝望,恐惧,疲倦,冷淡,愤怒。
答 案:错
单选题
1、新闻事业以坚持()为主。
- A:舆论监督
- B:正面宣传
- C:发挥创造力
- D:经济发展
答 案:B
解 析: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统一的。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的统一,决定了新闻事业必须以正面宣传为主,必须坚持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激发全社会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
2、最早明确提出政治家办报这一说法的是()。
- A:邓小平
- B:马克思
- C:毛泽东
- D:列宁
答 案:C
解 析:1957年6月,毛泽东首次明确提出政治家办报这一概念,其核心思想是,办报的人,特别是新闻单位的领导者要有政治家的胸襟和见识,要能从政治上总揽全局,使新闻宣传紧密配合国内外的政治形势,为全党和全国工作的大局服务。
3、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首要的是坚持正确的()。
- A:政治导向
- B:业务导向
- C:经济导向
- D:思想导向
答 案:A
解 析:正确把握舆论导向,是坚持新闻宣传工作党性原则的要求。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首要的是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要求新闻工作者不断增强政治敏感性和政治鉴别力,在事关政治方向、政治原则的问题上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做到旗帜鲜明,立场坚定,大事面前不糊涂,关键时刻不动摇。
多选题
1、新闻工作贯彻三贴近的基本要求是()。
- A: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
- B:立足于基本国情,维护群众根本利益
- C:体现社会生活主流和本质
- D:改进工作作风和文风
答 案:ABCD
解 析:“三贴近”原则是指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要求新闻工作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深入到火热的现实生活中去,深入到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生活和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中去,关注朴素平凡的生活细节,聚焦丰富多彩的生活场景,体现社会生活主流和本质,改进工作作风和文风,运用各种生动活泼的新闻手段,在强化与群众利益的相关性和提高受众的兴趣性等方面下功夫,把党的意志转变为群众的语言、新闻的语言,使之入耳入脑。
2、电视图像包含的形式有()。
- A:影像
- B:文字
- C:图片
- D:图表
答 案:ABCD
解 析:图像在形式上大致可分为:①文字。指画面内的文字或编辑制作时加上去的文字(称为屏幕文字或字幕)。②示意图与图表。能够化繁为简,使影像难以涵盖或表现、语言叙述头绪繁多难以表达和理解的内容变得一目了然。③照片与图片。一般是作为影像的补充,用于没有、无法或不宜拍摄活动影像的情况。④影像。电视影像是电视摄录系统对事物光影状态及其变化的连续再现。
3、广播电视新媒体的常见形态有()。
- A:网络广播
- B:IPTV
- C:手机电视
- D:楼宇电视
答 案:ABCD
解 析:广播电视新媒体的常见形态有:①网络视频;②网络音频(网络广播);③手机电视/广播;④数字广播;⑤数字电视;⑥IPTV;⑦电视的新兴应用(楼宇电视,车载移动电视)。
主观题
1、电视传播的特点是什么?
答 案:1、视听兼备、信息量大;2、长于再现,重构时空,现场感强烈;3、时效性强;4、转瞬即逝、不易保存、选择性差。
2、有人认为,三贴近是党对新闻宣传工作的政治要求和思想原则,难以同新闻价值的取向贯通,你怎么看?
答 案:我不认同这一观点。新闻价值具有客观性和综合性两个特点。客观性指构成新闻的各种特殊素质寓于事实本身,不因主观需要而增减;综合性指新闻价值作为一种社会观念,受众在选择和判断事实时所反映出的需求欲望、价值观念、社会心理等,总是受到一定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制约。因此,新闻价值作为选择报道事实的标准,它的构成要素包括:时新性、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趣味性等,而按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来指导新闻采访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把握和理解新闻价值的诸要素,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3、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答 案: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指马克思主义新闻现象和新闻传播活动的总的看法。
论述题
1、如何把握新闻工作的时度效?
答 案:舆论引导工作是一门科学,必须把握规律、尊重规律,按照规律办事。时度效是检验新闻舆论工作水平的标尺,是党委政府满足公众知情权、掌握舆论引导主动权的关键,是把脉舆论动态、回应公众关切、做好信息发布和舆论引导应当遵循的根本要求。为什么要把握新闻舆论的时度效?时度效是检验新闻舆论工作水平的标尺,不管是主题宣传、典型宣传、成就宣传,还是突发事件报道、热点引导、舆论监督,都要从时度效着力、体现时度效要求。这一重要论述是对新闻舆论规律的精炼概括和高度总结,是做好新闻舆论工作的根本遵循。
把握新闻舆论的时度效,时是前提,是决定新闻价值的重要因素,强调第一时间发布权威信息,占领舆论制高点,压制谣言与错误观点传播,赢得话语主动权。度是关键,要根据事件的背景成因、性质特点、影响范围,全面地把握新闻舆论工作的节奏、尺度和力度,防止舆论引导冷热失度、褒贬失当、急缓失衡、错位失焦。效是目标,讲求传播策略,注重引导艺术,增强舆论引导的针对性,把追求效果、凝聚共识作为新闻舆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1)抓住时
把握新闻的时效性,就可以赢得舆论引导的先机。抓住时,就是先人一步,先声夺人,掌握主动权和话语权。
①注重时效
时效性是衡量新闻的决定性标志。新闻媒体在新闻发生时,要用最快的速度对新闻事实进行真实、准确的报道,对重大事件迅速发声,对突发事件及时反应,做到关键时刻不失语,重大问题不缺位。
②选择时机
全媒体时代的舆论引导,既要突出实效,也要选准适当的报道时机。在评估国际舆论态势与国内舆论走向,把握社会预期和社会心态,在事件发展与处置的关键节点上,我们要善于利用机会,顺势而为、借力发力、重锤定音,达到事半功倍的传播效果。
③把握时势
报道什么或不报道什么,一定要把握好时势。要根据实际需要,而不单纯是新闻价值来取舍。有些新闻需要抢时间,有些新闻就要暂时放一放,还有一些新闻则是不发为好。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2)掌握度
我们在新闻报道、舆论引导的时候,要掌握分寸力度,让新闻宣传恰如其分。把握好度就是把握好新闻宣传的尺度,报道新闻事实时,不隐瞒、不夸大、不歪曲,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
①把握分寸实事求是
权威发布要全面客观、准确平衡,既不能把大事说小,也不能把小事说大。个别不是一般,一般也不是个别;局部不是全局,全局也不是局部。要防止以点带面、以偏概全,把个别现象说成普遍问题,把意外孤立事件上升为制度问题,把不该褒奖的渲染拔高,把应该贬抑的炒热放大。
②把握力度轻重适宜
舆论引导要在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上立场坚定,旗帜鲜明。面对众生喧哗、杂音,要积极引导人们分清是非、对错、公私、美丑、善恶,激发全社会向上向善的精神力量。
③把握节奏动态调整
舆论引导要在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上立场坚定,旗帜鲜明。面对众生喧哗、杂音,要积极引导人们分清是非、对错、公私、美丑、善恶,激发全社会向上向善的精神力量。
(3)注重效
注重效就是保证新闻宣传产生好的效果,增强影响力、吸引力、感染力,使群众爱听爱看。
①要学会读心术
舆论引导时,要深入研究不同群体的心理、心态,要学会读心术,既要掌握大多数人的共同愿望,也要了解少数人的合理需求,知人知心,分类处理,该鼓劲的鼓劲,该引导的引导,该解惑的解惑,该纠偏的纠偏。
②要注重分众传播
新的传播环境下,人们的个性化需求不断上升,要精准定位受众,从用户的不同信息需求、偏好媒介习惯入手,进行信息生产的供给侧结构改革,通过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有效驾驭算法,创新传播策略和路径,提升分众化信息传播、信息抵达与信息接收的效果,能迅速将大众细分为不同小众,解决好对谁说、说什么的问题,以此全面提高舆论引导效果,提高新闻宣传效果。
③要转换话语体系
舆论引导最忌讳讲官话、套话、大话、空话。正面宣传要用心用情做,让群众爱听、爱看,不能搞假大空式的宣传,不能停留在重复喊空洞口号的套话上,不能用一个模式服务不同类型的受众,背景、细节、故事既是公众想听的内容,也是传递主流价值观最好的载体,能引发公众的兴趣和思考,情感、情怀,既能与公众产生共鸣,也能与公众达成共识。
时度效是掌握舆论引导主动权的关键所在,掌握舆论引导主动权,要求我们把握新闻舆论规律,在新闻报道中贯穿时度效的原则。一方面要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善于全面地观察总体舆情,善于动态地分析舆论现象,根据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适当调整舆论引导策略,善于系统地发现舆论,掌握背后的矛盾因素,增强舆论引导工作的原则性、预见性、系统性。另一方面,要善于在纷繁复杂、各种因素交织的舆论漩涡中,厘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区分轻重缓急,把握本质主流或趋势,盯准舆情重点,策划引导议题,整合舆论资源,统筹传播渠道,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做到有序、有力、有效引导好舆论。
2、请论述新闻传播事业为什么要以社会效益为最高原则。
答 案: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基本性质、指导方针、根本任务,决定了我国新闻工作者必须始终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党的新闻事业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党的新闻事业与党休戚与共,是党的生命的一部分。可以说,舆论工作就是思想政治工作,是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所系的工作。党的新闻传播事业要始终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服务。新闻传播事业是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体现者,必须做顾全大局和维护大局的忠诚战士。新闻传播事业的产品是精神文化产品,它应该以社会效益为最高原则。强调和突出社会效益,就是要求新闻宣传在任何条件下都要坚持党性原则不动摇,都要始终不渝地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只有坚持精神产品以社会效益为最高准则,新闻传播才能真正做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从而使新闻事业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适应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发展要求,努力争取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局面。
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一贯主张。新闻媒体既要积极引导舆论,保持正确导向,又要讲究成本、效益和投入、产出的经济原则。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良性互动、共同发展这一循环链条上的两个重要环节,一个也不能忽视。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要科学对待和正确处理“两个效益”的矛盾。当两者发生矛盾的时候,要坚定不移地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使经济效益服从社会效益。要树立科学发展观,推动新闻事业不断前进,努力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
3、如何按照“三贴近”原则加强和改进新闻宣传工作?
答 案:坚持“三贴近”原则,是新世纪新阶段加强和改进新闻工作的重要突破口,是加强和改进新闻工作的主要着力点,是提高引导水平和宣传艺术的可靠途径,是新闻工作必须长期坚持的工作原则。(1)坚持“三贴近”原则,提高引导水平,要注意在内容上创新,改进宣传报道。落实“三贴近”的要求,改进新闻宣传工作,是实践性很强的重要工作。为此,我们必须做到:
①对长期以来积淀而成的落伍的新闻观念、新闻报道方式和新闻活动模式,进行突破与改革;
②以是否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作为衡量我们舆论引领水平的根本标准;
③调动包括内容、表述、标题、评论、按语、图表、摄影、漫画等“新闻全要素”,以生动活泼的方式报道新闻;
④以新科技革命的手段,提升新闻宣传的力度、强度和高度,促进新闻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2)坚持“三贴近”原则,提高引导水平,要注意在方法上创新。新闻工作要通过反映群众呼声,满足群众的日常需求,排解群众的现实困难,为群众解疑释惑,实实在在为群众讲话来实现。新闻工作要把党的主张变为广大受众能够接受、愿意接受的观念,并且“内化”为自觉的行动,就必须按新闻规律办事,运用各种生动活泼的新闻手段,在强化与群众利益的相关性和提高受众的兴趣性等方面下功夫,把党的意志转变为群众的语言、新闻的语言,使之入耳入脑。
(3)坚持“三贴近”原则,提高引导水平,要注意在体制上创新。要积极探索建立新形势下保证正确导向、富有经营活力的微观运行机制,完善新闻宣传宏观管理体制,健全突发事件新闻报道工作的快速反应和应急协调机制。要立足长远、瞄准目标,有计划、按步骤地推进新闻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发展。党报、党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主流媒体必须坚持高格调、高品位,去发掘和发布真正合乎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鲜活生动的真新闻,以权威、深刻彰显其影响力,去影响有影响力的人群,进而引导广大人民群众认识自己的根本利益并为之不懈奋斗。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