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社会工作者(初级)每日一练《社会工作综合能力(初级)》10月17日专为备考2024年社会工作综合能力(初级)考生准备,帮助考生通过每日坚持练习,逐步提升考试成绩。
单选题
1、关于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基本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个人行为对社会环境有决定性的影响
- B:社会环境决定着人类行为的行为规范
- C: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相互影响的力度是不平衡的
- D:各年龄阶段的人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是一样的
答 案:C
解 析:人类是在环境之中生活的,同时人又具有能动性。人类行为和社会环境相互影响,二者的关系是复杂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人们要适应社会环境。2.社会环境影响个人行为,社会环境影响着人们行为的大致方向。各年龄段人的行为都会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但所受影响的程度可能有所不同,B、D错误。3.社会环境和生物遗传共同对人类行为产生影响4.人类能够改变社会环境:人类可以改变自然环境,也可以改变社会环境。领袖人物或者大众的一致行为,对社会环境的影响作用巨大,A错误。5.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关系的非平衡性。总的来说,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相互影响的力度并不是平衡的,社会环境对人类行为的影响要大一些。C正确。
2、社会工作者用课程、辅导、小组分享等多种方式加强居民带头人的办事能力属于社会工作介入策略中的()。
- A:社区教育
- B:互助合作
- C:团结友爱
- D:提供服务
答 案:A
解 析:社区教育,社会工作者要采用支持、鼓励和训练的方式,继续培养居民带头人,用课程、辅导、小组分享等多种方式加强居民带头人的办事能力。社会工作者也会花费许多时间帮助社区居委会处理文件和行政工作,用示范的方式提升居委会成员的行政能力。
3、李兰在校学习成绩很好,很受老师重视,在父母眼中是好孩子。但是,最近老师发现她经常无故旷课或寻找各种理由请假,父母和老师都很着急,于是向学校社会工作者小张求助。小张在与李兰的交流中得知,她想买一台电脑,于是常常去做兼职赚钱,她央求不要将此事告知老师和家长。此时,小张遇到的难题是( )。
- A:保密问题
- B:个人利益与社会责任
- C:自决原则和知情同意
- D:价值介入与客观性的矛盾
答 案:A
解 析:社会工作者有责任和义务有效保护服务对象的隐私使其不受伤害,这是社会工作伦理的基本原则。而在实践中,这一原则有时并不容易把握。在不同环境、不同情境下,社会工作者面对的不同对象,处理的不同问题,可能因为涉及的不同人际关系和权利关系,在如何处理个人信息和如何透露信息等环节有时候会遇到难以决断的局面,需要作审慎的思考和判断,以避免出现伦理错误和失误。由此可知,社会工作者面临的难题即是保密问题。
4、根据《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国家建立和完善以()为基础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 A:居家
- B:社区
- C:城镇
- D:机构
答 案:A
解 析:《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不仅明确提出了“国家和社会应当采取措施,健全保障老年人权益的各项制度,逐步改善保障老年人生活、健康、安全以及参与社会发展的条件,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老年人权益保障的目标,而且明确规定国家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提高对老年人的保障水平,建立和完善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5、在一节小组活动中,组员小莫正分享他的故事,已经讲了大约10分钟。组员小欢打断了他,“你讲的时间太长了,为什么你每次讲话都只想到你自己,从来不顾及我们的感受?”小欢的话令小莫感到愕然,小组随即一片沉默。此时社会工作者最适宜的回应是( )。
- A:小欢,我知道你的意思,但是你是否觉得你这样说话会伤害小莫呢?
- B:小莫,对不起,小组是大家的,用来解决这个问题不适合,你的分享时间有些长了。
- C:谢谢小莫与我们分享!对小欢的意见我们待会再讨论,下面,我们先听其他的组员的分享,好吗?
- D:是的,这确实是这一段我们小组要注意的问题。不过小环已经提出来了,小莫好像也已经意识到了,那我们继续往下进行吧。
答 案:C
解 析:社会工作者在组员在组员发生争论时应保持中立,C项是最适宜的回答。
多选题
1、社会工作者在教育小组工作过程中的任务包括( )。
- A:开展干预服务,降低小组组员的问题行为特征
- B:协助小组组员讨论自己生命中的重要事件,建立起互相理解的共同体关系
- C:促使小组组员能够确立新观念
- D:要让成员承认自己是存在问题的,且不需要改变
- E:除了要重视成员的自助外,也应重视成员间的互助
答 案:ACE
解 析:教育小组在工作过程中,首先要帮助小组组员能够认识到自我存在的问题并有自我解决问题的需要;其次,促使小组组员能够确立新观念、新视野,从而改变看问题的角度;再次,开展干预服务,降低小组组员的问题行为特征,以致达到改变自我的目的。在指导教育小组的活动时,社会工作者除了要重视成员的自助外,也应重视成员间的互助,鼓励小组组员通过讨论与经验分享,互相学习,互相促进。B项属于社会工作者在支持小组工作中的任务;D项,社会工作者要帮助小组组员能够认识到自我存在的问题并有自我解决问题的需要。
2、某社区社会工作者,上门动员居民参加定期举办的邻里恳谈会,其中一位居民表示自己平时很忙,有空的时候会来。但据社会工作者的观察,这位居民有很多闲暇时间,针对该居民的情况,社会工作者适当的做法有( )。
- A:向对方承诺参加活动可以得到辛苦费
- B:委婉指出对方不忙的事实
- C:向对方说明参加邻里恳谈会所需时问不多
- D:在下次举办活动之前仍然邀请对方参加
- E:分辨对方是否是找借口推辞
答 案:BCD
解 析:社会工作者在与社区居民接触时,一般采用以下过程介绍自己、展开话题、维持对话和结束对话。社区工作最重要的是推动社区居民的参与,建立居民组织。因此社会工作者经常需要通过直接接触居民来动员他们参加社区活动或者加入社区团体和组织,即以招募为目的接触。在进行以招募为目的的接触时,社会工作者通常以居民的需要和问题为介入点,运用探索感受、反映感受、重述、鼓动等沟通技巧了解居民的态度和立场,鼓励居民参与。针对题目的情况,该社区工作者应该采取的合适的做法为BCD项。故本题选BCD。 命题点拨本题主要考查社区工作者与居民接触的一般过程以及技巧重点,灵活掌握的内容。
3、小李是一名15岁的初三学生,怀孕7周,男朋友听说此事就要求她去流产,否则就跟她分手,她目前非常困扰迷茫,不知道该怎么办,找到社区的社工寻求帮助。社会工作者接受了她的求助,在结案时,她决定去流产并与男友分手,对此,社会工作者对她以后的生活做了追踪。追踪的任务主要是( )。
- A:使服务对象逐渐适应服务工作的结束
- B:根据服务对象的状况安排一些结案之后的练习
- C:调动服务对象的周围资源,增强服务对象的社会支持
- D:持续评估服务工作的效果
- E:在追踪过程中增强社会工作者的服务能力
答 案:BCD
解 析:追踪主要有三个方面的任务一是根据服务对象的状况安排一些结案之后的练习,巩固服务对象已经取得的进步,增强服务对象独立面对问题的能力;二是调动服务对象的周围资源,增强服务对象的社会支持;三是持续评估服务工作的效果。 命题点拨本题考查的是追踪的任务。理解掌握这三个方面的任务。
4、针对社区部分老年人和儿童缺乏照顾的现象,某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设计了多套依托“五社联动”机制,助力“一小一老”的服务方案,邀请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社区社会组织代表和服务对象代表组成筹备小组,采用“可行性方案模型”来筛选理想方案。筹备组首先对比了在同等资金投入情况下各个方案涉及的服务人数,其次分析了各方案对促进“五社联动”机制建设和服务“一小一老”的效果,接下来,筹备组还需要完成的分析工作有()
- A:分析该机构过去面向老年人和儿童的服务完成情况
- B:分析比较哪个方案最能达成“一小一老”服务目标
- C:分析基金会和企业对各个方案给予资金支持的意向
- D:识别比较哪个方案更有利于服务对象公平享有服务
- E:识别分析各个方案潜在风险及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
答 案:ADE
解 析:选择理想的可行性方案。策划者可选用“可行性方案模型”来筛选理想方案,这个模型中有6个“筛选标准”:一是效率,指方案资源投入和服务产出比值;二是效果,指方案实现目标的程度以及带来的服务对象的改变;三是可行性,指实施这个方案达到成功的程度,包括方案是否实际可行,机构是否可以完成这个方案,机构过去完成这类方案的记录,方案计划是否适当;四是重要性,指这个方案是否唯一达到目标的,且必须推进的程度;五是公平,指这个服务方案能否公平地提供给有需要的个人或团体的程度;六是附加结果,关注的是方案中所产生的意外(目标之外)的效果,包括对社会所产生的正面和负面效果。根据题干描述已经完成了效率、效果的筛选,故接下来就是可行性、重要性、公平和附加效果,选项中A属于可行性,D属于公平,E属于附加效果。
5、女性更年期的主要表现有( )。
- A:烦躁易怒
- B:多病
- C:性格改变
- D:情绪波动
- E:注意力难于集中
答 案:ACDE
解 析:女性在50岁左右经历更年期,男性的更年期则要晚一些。更年期导致情绪波动、性格改变、烦躁易怒、消沉抑郁等一系列行为问题。男女两性都可能患更年期综合征,但男性的症状表现一般比较轻微,女性的表现比较突出,在心脑血管、神经精神、泌尿生殖、骨骼肌肉、皮肤黏膜、消化吸收等各个方面都会产生影响,从而出现一系列程度不同的症状,如月经变化、面色潮红、心悸、失眠、乏力、抑郁、多虑、情绪不稳定、易激动、注意力难于集中等,称为“妇女更年期综合征”。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