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社会工作者(初级)每日一练《社会工作综合能力(初级)》7月28日专为备考2024年社会工作综合能力(初级)考生准备,帮助考生通过每日坚持练习,逐步提升考试成绩。
单选题
1、某街道困难群众救助中心的常规服务之一是定期电话访问服务对象。社会工作者小陈致电社会低保人员大强,询问其近期生活状况,被他拒绝。大强表示不清楚街道有电话访问服务,也不愿接受陌生人的访问。根据社会工作者对服务对象的伦理责任,此时小陈最恰当的做法是()。
- A:尊重大强的个人意愿,日后不再打电话向他询问生活状况
- B:对服务内容的真实性做出说明,并承诺帮助大强解决困难
- C:恳请当地社区工作者告知大强此项服务后,再次访问大强
- D:向社区工作者反映大强拒访情况,请社区工作者代为访问
答 案:D
解 析:社会工作者对服务对象的伦理责任包括以下6个方面:(1)对服务对象的承诺/负责。(2)自我决定。(3)知情同意。(4)能力。 (5)文化敏感性与多样性。(6)隐私和保密性。 根据题干“大强表示不清楚街道有电话访问服务,也不愿接受陌生人的访问”说明服务对象一方面不了解此项服务,一方面不愿意接受陌生人的访问,C选项虽然可以让服务对象了解此项服务,但是与服务对象不愿意接受陌生人的访问相冲突,故不选。A项错在后半句“日后不再...”。B项错在“承诺帮助决绝困难”,故选D。
2、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内容及特点三年级二班班主任王老师告诉社会工作者小丁,班上有个女学生千千非常胆小羞怯,上课不敢发言,平时也很少和其他同学玩,他希望小丁对千千进行辅导。为了与千千建立关系,小丁与千千初次见面时,运用了制造气氛的技巧。下列做法中,体现该技巧的是( )。
- A:向千千说明双方的角色和任务
- B:事先布置好会谈室
- C:用绘画的方式帮助千千表达
- D:与千千分享自己的童年经历
答 案:B
解 析:心理社会治疗模式包括直接治疗技巧和间接治疗技巧两大类。直接治疗技巧是指直接对服务对象进行辅导、治疗的具体方法;间接治疗技巧是指通过辅导第三者或者改善环境间接影响服务对象的具体技巧。其中制造气氛属于间接治疗技巧,布置会场、改变环境正是制造气氛的途径和表现。本题考查的是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间接治疗技巧,可根据案例来理解间接治疗技巧的内容与特点。
3、社会工作者向服务对象收集资料时,针对一些涉及隐私或不便于在他人面前表达的资料时,最适宜的采用的方法是()
- A:自我陈述
- B:结构式调查表
- C:参与观察
- D:文献记录
答 案:B
解 析:自我陈述,针对服务对象个人的经历和内心的感受,社会工作者可以采取由服务对象自我陈述的方式,允许服务对象按照自己的喜欢方式讲述自己的故事和情况。这样,就能够把服务对象的内心感受和主观经验充分呈现出来。 结构式调查表要有预先设计好的固定的调查问题和调查问题的答案选项,调查对象只需挑选其中认为正确的答案。这种调查表比较适合收集有明确答案而且比较容易识别的资料,如服务结束后,针对服务对象行为改变状况进行调查时,就可以运用结构式调查表,它不仅比较简便,而且信息处理也比较容易。参与观察是社会工作者在观察过程中直接参与观察服务对象的活动。这种观察方式让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有直接的互动和交流,比较适合于那些有关服务对象或者周围他人内心想法和感受的资料收集。
文献记录是有关服务对象日常生活状况的文字记录,如学生的成绩单、低保家庭的低保证明、医院的健康检查证明等,都属于这种类型的资料,它们是社会工作者了解服务对象日常生活状况的重要资料。
4、社会工作专业大三学生小李暑假期间到某养老院实习。养老院里的张爷爷常常违反规定偷偷在房间里使用电磁炉做饭,工作人员一劝阻他,他就大发脾气,还接二连三地投诉养老院。院长希望小李能运用专业方法做张爷爷的工作。小李找张爷爷几次,他都不理睬、表示跟一个年轻人没什么可谈的。小李向督导老蔡求助,老蔡的下列回应中,最恰当的是( )
- A:一线服务肯定会遇到很多困难,你要耐心点儿,多去找他几次。
- B:我知道你现在不好受,但是你要坚持专业理念,可不能轻易放弃。
- C:这种情况正说明你实务经验不足,你还很年轻,慢慢在实践中磨炼。
- D:我理解你的感受,你能不能多了解一些张爷爷的情况,再去沟通呢?
答 案:D
解 析:本题中老蔡应为小李提供支持性督导,支持性督导的工作内容包括(1)协助被督导者适应和处理服务工作中所带来的挫折、不满、失望、焦虑等各种情绪,帮助被督导者增强自我功能。(2)给予关怀和支持,让被督导者在工作过程中有安全感,并愿意尝试新工作。(3)协助被督导者发现工作成效,并能自我欣赏。(4)给予被督导者从事专业的满足感和价值感。促进其对专业的认同,进而愿意持续投身社会服务工作。D项回应,既安抚了小李的情绪,同时又为小李的下一步工作指明了方向,是最好的回应。
5、社会工作者小赵发现新建的社区老年活动中心日常管理漏洞较多,打算通过动员社区居民参与解决问题。下列做法中,属于社会工作过程目标的是()。
- A:调整老年活动中心的开放时间
- B:鼓励居民自主讨论中心管理规范
- C:增加老年活动中心的安防设备
- D:让社区居委会派人轮流值班管理
答 案:B
解 析:本题主要考核对社区过程目标的理解。所谓过程目标,是指促进社区居民的一般能力。如加强社区居民对公民权利和义务的了解,增强居民解决社区问题的能力、信心和技巧,发现和培育社区居民骨干参与社区事务,建立社区内不同群体的合作关系等。 B选项鼓励居民自主讨论中心管理规范属于过程目标,可以提高社区居民的参与意识和增强居民解决社区问题的能力。
多选题
1、社会工作者小张设计了一份项目申请书,参加社区公益创投活动。在这份项目申请书中,需要重点说明的内容有()。
- A:项目的政策意义和实践意义
- B:项目的主要目标和成效指标
- C:项目的主要内容和实施策略
- D:项目的盈利模式和社会影响
- E:项目的经费预算和交代方式
答 案:AE
解 析:本题考查项目申请书的内容。机构要想从政府、基金会获得经费支持,在项目申请书中要说明以下内容:向政府或基金会申请这笔经费支持的意义,或申请这笔经费(有时是实物)要做什么,其用途要符合社会福利或社会公益目标,符合政府或基金会的资助目标;要说明资助的重要性,即这笔资助对于项目对象的必要性;说明资助额及申请这一数量资助的原因,需要列出较细致的项目预算;要说明怎样使用这笔资助,即怎样将这笔资助运用于机构的服务;要说明使用这笔资助可能达到的预期效果;要说明使用这笔资助的社会交代方法,即如何向资助者报告资助项目的结果。
2、我国各省市的儿童福利院、社会救助管理站属于公益一类事业单位,这类单位的主要特征有()。
- A:承担政府规定的社会公益性服务
- B:根据国家确定的公益目标开展相关业务活动
- C:面向社会提供无偿公益服务
- D:经费由国家财政拨款
- E:可以依法开展经营活动
答 案:ABCD
解 析:本题考查公益一类事业单位的特征。公益一类事业单位主要承担政府规定的社会公益性服务任务,面向社会无偿提供公益服务,不能通过市场配置资源,如儿童福利院、社会救助管理站等。这类单位业务活动的宗旨、目标和内容及分配的方式和标准等由国家确定,不得开展经营活动,其经费由国家财政予以支撑;履行职责依法取得的收入全额纳入财政管理,不得自主支配,属于传统意义上的全额拨款单位。
3、住在某养老院的张奶奶因遗嘱中的财产分配不均与子女发生矛盾。为此她向院内社会工作者小赵求助。在“申请与接案”阶段,小赵适宜的做法有()
- A:深入评估张奶奶的问题
- B:与张奶奶建立专业关系
- C:收集张奶奶的有关资料
- D:让张奶奶了解养老院职责范围
- E:明确张奶奶的服务期待和要求
答 案:BDE
解 析:个案工作各阶段的工作重点。个案工作的具体介入过程可以分为不同的阶段,每一阶段都有自己的工作重点。其中申请与接案阶段的工作重点包括:求助者的服务申请、接案以及专业关系的建立。
4、下列选项中,对劳动合同订立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劳动合同
- B:劳动合同的订立和变更应当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
- C:劳动合同应当以书面形式订立
- D:劳动合同也可以口头形式订立
- E:劳动合同的订立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
答 案:ABCE
解 析:我国《劳动法》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劳动合同。在订立原则上,劳动合同的订立和变更应当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在订立形式上,劳动合同应当以书面形式订立。 命题点拨本题考查的是劳动合同订立,理解其订立原则与订立形式。
5、“生存一关系一成长”理论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的区别有( )。
- A:前者不强调需要层次的顺序
- B:后者不强调需要层次的顺序
- C:前者认为某种需要得到满足后,其强烈程度可能还会增强
- D:后者认为某种需要得到满足后,其强烈程度可能还会增强
- E:后者认为当较高级需要受到挫折时,可能会降而求其次
答 案:AC
解 析:ERG理论的主要特点有@ERG理论并不强调需要层次的顺序,认为某种需要在一定时间内对行为起作用,而当这种需要得到满足后,可能去追求更高层次的需要,也可能没有这种上升趋势。②当较高级需要受到挫折时,可能会降而求其次。③ERG理论还认为,某种需要在得到基本满足后,其强烈程度不仅不会减弱,还可能会增强,这与马斯洛的观点不一致。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