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基职教网:包含各种考证等职教知识

网站首页

您的位置:首页 职业资格社会工作者(初级) → 2024年07月20日社会工作者(初级)每日一练《社会工作综合能力(初级)》

2024年07月20日社会工作者(初级)每日一练《社会工作综合能力(初级)》

2024/07/20 作者:匿名 来源:本站整理

2024年社会工作者(初级)每日一练《社会工作综合能力(初级)》7月20日专为备考2024年社会工作综合能力(初级)考生准备,帮助考生通过每日坚持练习,逐步提升考试成绩。

单选题

1、根据《劳动法》,对怀孕()个月以上的女职工,用人单位不得延长劳动时间和安排夜班劳动。  

  • A:3
  • B:5
  • C:6
  • D:7

答 案:D

解 析:本题考查工作时间规定。在延长工作时间限制方面,《劳动法》规定:对怀孕7个月以上或有哺乳未满1周岁的婴儿的女职工,不得安排延长工作时间。

2、由被调查者自己填写答案的问卷是(  )。

  • A:自填问卷
  • B:替代访问
  • C:电话问卷
  • D:访问问卷

答 案:A

解 析:自填问卷是由被调查者自己填写答案的问卷,其提问和答案应该用语准确、含义明确、通俗易懂、题型简单、题量不大。访问问卷是由访问员向被调查者提问并记录其回答的问卷。当被调查者文化水平较差或调查问题较复杂时,使用访问问卷特别合适。

3、82岁的张大爷身患多种疾病,行动不便,与80岁的老伴共同生活,子女均在外地工作。社会工作者小王了解到该情况后,组织社区志愿者定期探访、陪同就医,协调社区服务点提供上门送餐、理发等服务。上述小王的做法,重点体现的社会工作目标是()。  

  • A:缓解张大爷家庭生活照料困难
  • B:解除张大爷家庭的危机状况
  • C:激发张大爷家庭成员照顾潜能
  • D:促进张大爷家庭的整体发展

答 案:A

解 析:社会工作在服务对象层面的目标:1.解救危难;2.缓解困难;3.激发潜能;4.促进发展。题干中社会工作者小王提供的服务缓解张大爷家庭生活困难。故选A。

4、针对儿童养育过程中父亲参与度不足的问题,社会工作者小罗开设了主题为“携手共成长”的小组,旨在搭建沟通平台,帮助父亲更多地交流养育经验,参与孩子培养。该小组属于()。  

  • A:互动模式
  • B:行为治疗模式
  • C:发展模式
  • D:社会目标模式

答 案:A

解 析:本题考查小组工作的模式。互动模式是基于人与环境和人际关系而建立的一种小组模式,旨在通过组员之间、组员与小组及社会环境之间、小组与社会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促使组员在小组这个共同体的相互依存中得到成长,增加组员的社会功能,提升其发展能力。

5、在某减压小组讨论中,社会工作者与组员有以下对话:组员:"我觉得有些压力是自己造成的,比如说在工作时,如果每一项任务都完成得很顺利、很完美,就会自然而然地要求自己完成下一项任务时也要同样完美。事实上,很多事情并不会像自己想象的那样,因此也没必要设定那么高的期待。社会工作者:“你觉得有时候对自己要求太高了,也会带来压力,因此要降低自我期待,是这样吗?”上述对话中,社会工作者所用的技巧是()  

  • A:摘述
  • B:鼓励
  • C:引导
  • D:了解

答 案:A

解 析:当小组讨论中遇到以下情况时,需要社会工作者进行摘述:讨论段落结束时;讨论主题被岔开时,变换主题时,组员的发言过长时,组员的发言过于复杂或宽泛时;社会工作者的摘要发言一定要简要明晰,在摘要后应该征求发言组员的意见,以确认自己摘要的正确性。

多选题

1、社会工作对服务对象的功能包括( )。

  • A:恢复弱化的功能
  • B:促进服务对象正常生活
  • C:促进人的发展
  • D:促进个人素质的提高
  • E:促进人与社会环境的相互适应

答 案:ABCE

解 析:社会工作有对服务对象和对社会两个层面的功能,其中对服务对象的功能包括①促进服务对象正常生活;②恢复弱化的功能;③促进人的发展;④促进人与社会环境的相互适应。

2、社会服务方案中,一个全面性的问题认识和需求评估过程主要包括(  )。

  • A:认识社区问题
  • B:寻求解决这些问题的资源
  • C:根据问题的严重性和服务的重要性排列优先次序
  • D:开展方案策划和提供服务
  • E:后期理论指导与需求评估

答 案:ABCD

解 析:ABCD

3、划分正常行为与偏差行为的常用标准有( )。

  • A:当地风俗与习惯
  • B:社会规范与价值标准
  • C:个体主观体验
  • D:统计学标准
  • E:行为适应性标准

答 案:BCDE

解 析:划分正常行为和偏差行为的常用标准有①个体主观体验。即观察者根据自己的经验作出某种行为正常还是偏差的判断。这种判断具有很大的主观性,其标准因人而异,即不同的观察者有各自评定行为的标准。②统计学标准。大多数人相似或一致的行为在统计学上被认为是正常的,如果偏离统计上的正常行为值则会被认为是偏差行为。③社会规范与价值标准。如果个人的行为符合当地的社会规范与价值观念,该行为就是正常的行为,否则就被视为有偏差的行为。④行为适应性标准。在正常情况下,人体维持着生理和心理的平衡状态,人能依照社会生活的需要适应环境和改造环境。因此,正常人的行为符合社会的准则,能根据社会要求和道德规范行事就是适应性行为,反之就是偏差行为。题中,可用社会规范与价值和行为适应性标准来判断小涛的行为属于偏差行为。

4、社会服务机构在用项目申请方法筹资过程中,项目申请书中要说明( )。

  • A:服务机构的组织结构
  • B:资助的重要性
  • C:怎样使用这笔资助
  • D:资助额及申请这一数量资助的原因
  • E:使用这笔资助可能达到的预期效果

答 案:BCDE

解 析:机构要想从政府、基金会获得经费支持,在项目申请书中要说明以下内容①向政府或基金会申请这笔经费支持的意义,或申请这笔经费(有时是实物)要做什么,其用途要符合社会福利或社会公益目标,符合政府或基金会的资助目标;②要说明资助的重要性,即这笔资助对于项目对象的必要性;③说明资助额及申请这一数量资助的原因,需要列出较细致的项目预算;④要说明怎样使用这笔资助,即怎样将这笔资助运用于机构的服务;⑤要说明使用这笔资助可能达到的预期效果;⑥要说明使用这笔资助的社会交代的方法,即如何向资助者报告资助项目的结果。

5、当代发展心理学最有影响的理论是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皮亚杰把儿童心理和思维发展基本上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思维阶段(2~7岁),具体运算思维阶段(7~12岁)和形式运算思维阶段(12~15岁)。在皮亚杰的理论中,青少年阶段是形式运算思维发展的阶段,在这一时期,青少年的思维有以下几个特点(  )。

  • A:青少年的抽象逻辑思维是通过假设的、形式的和反省的思维
  • B:青少年逐步学会区分出概念中本质的东西和非本质的东西,主要的东西和次要的东西
  • C:青少年开始学会掌握初步的科学定义和独立进行逻辑论证
  • D:青少年的逻辑思维处于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过渡的阶段
  • E:青少年的思维处于由理论型向经验型过渡

答 案:AD

解 析:青少年的思维特点与学龄儿童的思维不同,主要有三个方面的特点青少年的抽象逻辑思维是通过假设的、形式的和反省的思维;青少年的逻辑思维处于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过渡的阶段;青少年阶段是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关键期和成熟期。B选项与C选项属于中高年级的学龄儿童的思维特点。E选项说法不正确。 命题点拨本题考查的是青少年的思维特点。青少年期是个体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随着生理方面的迅速发展,青少年的心理也相应地发生巨大变化。

网友评论

0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精彩评论

最新评论